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电缆的故障原因及类型 | 第10-11页 |
1.2.1 电缆的故障原因 | 第11页 |
1.2.2 电缆的故障类型 | 第11页 |
1.3 行波法故障测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电缆故障的行波测距方法 | 第12-15页 |
1.4.1 低压脉冲法 | 第12-13页 |
1.4.2 脉冲电压法 | 第13页 |
1.4.3 脉冲电流法 | 第13-14页 |
1.4.4 二次脉冲法 | 第14-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行波法的电缆故障测距理论 | 第17-22页 |
2.1 电缆的长线模型 | 第17页 |
2.2 电缆故障行波测距理论 | 第17-21页 |
2.2.1 行波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 第17-18页 |
2.2.2 电缆的特性阻抗 | 第18-19页 |
2.2.3 脉冲在电缆中的反射特性 | 第19-20页 |
2.2.4 低压脉冲法故障测距原理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电缆故障行波信号消噪的研究 | 第22-35页 |
3.1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信号消噪 | 第22-28页 |
3.1.1 小波包变换原理 | 第22-24页 |
3.1.2 最优小波包基的选取 | 第24-26页 |
3.1.3 阈值的选取 | 第26-27页 |
3.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2 基于自适应形态滤波的信号消噪 | 第28-31页 |
3.2.1 数学形态学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2.2 数学形态学基本运算 | 第29页 |
3.2.3 自适应形态滤波的实现 | 第29-30页 |
3.2.4 算法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3 小波包变换与自适应形态滤波的组合消噪 | 第31-33页 |
3.3.1 小波包变换与自适应形态滤波组合消噪过程 | 第31-32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 | 第35-41页 |
4.1 小波分析的奇异性检测理论 | 第35-36页 |
4.2 基于小波分析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的实现 | 第36-37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嵌入式电缆故障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59页 |
5.1 系统硬件平台的构建 | 第41-49页 |
5.1.1 系统处理器的介绍 | 第42-43页 |
5.1.2 脉冲发射模块的设计 | 第43-44页 |
5.1.3 数据采集存储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5.1.4 数据分析和波形显示模块的设计 | 第46-49页 |
5.2 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49-56页 |
5.2.1 基于STM32F4平台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49-51页 |
5.2.2 STM32F4底层驱动的编写 | 第51-53页 |
5.2.3 STM32应用程序的编写 | 第53-55页 |
5.2.4 FPGA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55-56页 |
5.3 系统调试与实验 | 第56-58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