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的创作缘由与概况第20-32页
    2.1 “拟次”辞赋的界定第20-22页
    2.2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的创作缘由第22-29页
        2.2.1 赋兼才学:学习与逞才第22-25页
        2.2.2 尚友古人:宗经与寄情第25-27页
        2.2.3 唐宋辞赋特征有利于表达朝鲜朝主流思想第27-29页
    2.3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创作概况第29-32页
第三章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代辞赋论析第32-65页
    3.1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李白辞赋论析第32-46页
        3.1.1 李白及其辞赋与古代朝鲜第32-34页
        3.1.2 感时伤逝与超脱放旷:对李白感春悲秋类辞赋的拟次第34-41页
        3.1.3 永恒悲情与不遇而隐:对《拟<恨赋>》《鸣皋歌》的拟次第41-46页
    3.2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韩愈辞赋论析第46-58页
        3.2.1 韩愈及其辞赋与古代朝鲜第47-48页
        3.2.2 离愁别绪与忧国济世:对《别知赋》的拟次第48-53页
        3.2.3 囿于小我与心怀大我:对《闵己赋》《感二鸟赋》《复志赋》的拟次第53-58页
    3.3 古代朝鲜文人对刘禹锡等其他唐代作家辞赋的拟次第58-65页
        3.3.1 老骥伏枥与宠辱不惊:对刘禹锡《秋声赋》的拟次第58-61页
        3.3.2 坚定理想与秉持中道:对柳宗元《惩咎赋》的拟次第61-63页
        3.3.3 心怀国事与修身佐君:对李翱《幽怀赋》的拟次第63-65页
第四章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宋代辞赋论析第65-95页
    4.1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苏轼辞赋论析第65-76页
        4.1.1 苏轼及其赋作与古代朝鲜第65-66页
        4.1.2 忘怀得失与忧怀王事:对《赤壁赋》的承继第66-70页
        4.1.3 貌离神合与精神追慕:对《赤壁赋》的“反案为文”第70-74页
        4.1.4 生活哲思与旷达情怀:对《中山松醪赋》《食胡麻赋》的拟次第74-76页
    4.2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欧阳修辞赋论析第76-84页
        4.2.1 欧阳修及其辞赋与古代朝鲜第76-78页
        4.2.2 代鸟立言与无道则隐:对《红鹦鹉赋》的拟次第78-81页
        4.2.3 心静自凉与顺应自然:对《病暑赋》的拟次第81-84页
    4.3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朱熹辞赋论析第84-95页
        4.3.1 朱熹及其辞赋与古代朝鲜第84-85页
        4.3.2 醇厚典雅与忧乐之间:对《感春赋》的拟次第85-90页
        4.3.3 诗性言说与幽深玄理:对《白鹿洞赋》《空同赋》的拟次第90-95页
第五章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的特征与影响第95-108页
    5.1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的特征第95-104页
        5.1.1 主题上:在丰赡中有所侧重第95-99页
        5.1.2 形式上:在模拟中追求新变第99-103页
        5.1.3 注重对中国赋家人格、精神的追求与模范第103-104页
    5.2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的影响第104-108页
        5.2.1 促进了古代朝鲜辞赋的成熟第105-106页
        5.2.2 扩大了唐宋辞赋的域外影响第106页
        5.2.3 推动了中朝古代文学、文化交流第106-108页
结语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闻论文发表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夫妻共同债务存疑时的责任主体认定--综合程序法和实体法视角的研究
下一篇:禁止重复起诉规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