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18-30页 |
(一)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 第18-19页 |
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以渐进为主激进为辅 | 第19-20页 |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势日渐市场化与自由化 | 第20-21页 |
(二) 存款保险制度的界定 | 第21-28页 |
1. 存款保险制度的诠释 | 第21-22页 |
2. 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3. 存款保险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24-26页 |
4. 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6-28页 |
(三) 金融体制改革与存款保险制度的关联性 | 第28-30页 |
1. 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28页 |
2. 存款保险制度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 第28-30页 |
二、 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40页 |
(一)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 | 第30-34页 |
1.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负面效应 | 第30-31页 |
2.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增加银行风险 | 第31-33页 |
3.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阻碍自身改革 | 第33-34页 |
(二) 关联制度不完善 | 第34-37页 |
1. 金融安全网不健全 | 第35页 |
2. 市场退出机制缺失 | 第35-36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欠缺 | 第36-37页 |
(三) 银行业结构不平衡 | 第37-40页 |
1.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比重过高 | 第38页 |
2.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重失调 | 第38-40页 |
三、 国外存款保险制度比较 | 第40-53页 |
(一) 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发展阶段视角 | 第40-42页 |
1. 金融体制改革激进时期 | 第40-41页 |
2. 金融体制改革渐进时期 | 第41-42页 |
(二) 存款保险制度比较:法律制度视角 | 第42-46页 |
1. 美日存款保险法律制度 | 第42-44页 |
2. 欧盟《存款担保制度指令》 | 第44-45页 |
3. BCBS & IADI《有效存款保险制度核心原则》 | 第45-46页 |
(三) 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发展趋势视角 | 第46-53页 |
1. 存款保险机构趋于单一官方化 | 第46-48页 |
2. 存款保险机构职能趋于综合化 | 第48-49页 |
3. 存款保险基金融资模式趋于混合化 | 第49-50页 |
4. 存款保险投保具体事项趋于统一化 | 第50-53页 |
四、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 第53-67页 |
(一) 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条件 | 第53-55页 |
1. 宏观金融环境发展良好 | 第53-54页 |
2. 银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化 | 第54-55页 |
3. 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 第55页 |
(二) 制定我国的《存款保险法》 | 第55-62页 |
1. 立法宗旨 | 第56页 |
2. 机构及职能的设定 | 第56-58页 |
3.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 | 第58页 |
4. 投保具体事项规定 | 第58-61页 |
5. 法律责任 | 第61-62页 |
(三)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62-65页 |
1. 健全金融监管安全网 | 第62-63页 |
2. 完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 | 第63-64页 |
3. 改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64-65页 |
(四) 优化银行业结构 | 第65-67页 |
1. 深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 第65-66页 |
2. 促进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