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言语产生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1.1.1 言语产生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1.1.2 有关第一语言产生时间进程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 双语言语产生 | 第15-17页 |
1.2.1 双语言语产生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1.2.2 L2产生的时间进程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L2产生研究的实验范式 | 第17-22页 |
1.3.1 语码切换范式 | 第17页 |
1.3.2 图-词干扰范式 | 第17-18页 |
1.3.3 双重选择任务范式 | 第18-19页 |
1.3.4 言语产生研究主要范式及其探讨 | 第19-22页 |
2 问题提出与实验假设 | 第22-24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2.2 实验假设 | 第23-24页 |
3 实验研究 | 第24-40页 |
3.1 实验1藏-汉双语者汉字词产生的相对时间进程 | 第24-29页 |
3.1.1 实验 1a | 第24-26页 |
3.1.1.1 实验目的 | 第24页 |
3.1.1.2 实验被试 | 第24页 |
3.1.1.3 实验设计 | 第24-26页 |
3.1.1.4 数据记录与分析 | 第26页 |
3.1.1.5 实验 1a讨论 | 第26页 |
3.1.2 实验 1b | 第26-29页 |
3.1.2.1 实验目的 | 第26-27页 |
3.1.2.2 实验被试 | 第27页 |
3.1.2.3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3.1.2.4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 第28页 |
3.1.2.5 实验 1b讨论 | 第28-29页 |
3.1.3 实验1数据总分析 | 第29页 |
3.1.4 实验1讨论 | 第29页 |
3.2 实验2藏-汉双语者汉字词产生的时间进程—ERP研究 | 第29-39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3.2.3 脑电记录和数据分析 | 第31-33页 |
3.2.4 实验结果 | 第33-39页 |
3.2.4.1 行为数据结果(push-button reaction times) | 第33页 |
3.2.4.2 脑电数据结果 | 第33-39页 |
3.2.5 实验2讨论 | 第39页 |
3.3 小结 | 第39-40页 |
4 综合讨论 | 第40-49页 |
4.1 藏-汉双语者第二语言汉字词产生的相对时间进程 | 第40-43页 |
4.1.1 N200潜伏期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41-42页 |
4.1.2 LRP波形的诱发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42-43页 |
4.2 影响双语者第二语言产生时间进程的因素 | 第43-47页 |
4.2.1 双语者第二语言产生的范式影响 | 第44-46页 |
4.2.2 L2获得过程与母语获得过程的不同 | 第46-47页 |
4.3 对双语者言语加工的思考及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7-49页 |
5 不足与创新 | 第49-50页 |
5.1 研究不足 | 第49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