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毕节模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选题意义第10页
 二、“毕节模式”内涵缘起介绍第10-11页
 三、当前关于毕节发展建设模式的主要观点第11页
 四、研究分析路线第11-12页
第一章 “毕节模式”的独特性第12-23页
 第一节 “毕节模式”的形成过程第12-15页
  一、毕节试验区的建立背景第12-13页
  二、毕节试验区的建立过程第13-14页
  三、毕节试验区的任务第14-15页
 第二节 “毕节模式”的内涵第15-19页
  一、民主党派三大职能的体现第15-17页
  二、统一战线参与“毕节模式”方式和渠道第17-18页
  三、从统一战线救济到统一战线开发第18-19页
 第三节 “毕节模式”的特征第19-23页
  一、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参与主体第20-21页
  二、以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第21-22页
  三、以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第22-23页
第二章 “毕节模式”取得的成效第23-29页
 第一节 扶贫开发收效明显第23-24页
  一、毕节地区各方面彻底改观第23-24页
  二、统一战线参与成果第24页
 第二节 “同心工程”得到推进第24-26页
  一、“同心工程”的内涵第24-25页
  二、“同心工程”的意义第25-26页
 第三节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得到共同发展第26-29页
  一、统一战线工作空间和基础得到拓展和稳固第26-27页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得到提高第27-28页
  三、促进统一战线内部交流与了解第28-29页
第三章 “毕节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9-37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把握不当第29-33页
  一、和国内几种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方面的比较第29-32页
  二、从政府角度看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定位第32-33页
 第二节 NGO 作用发挥不够第33-37页
  一、NGO 在扶贫中的作用第33-34页
  二、NGO 在毕节第34-35页
  三、NGO 与统一战线、地方政府在毕节地区发展中的角色第35-37页
第四章 “毕节模式”的经验启示第37-43页
 第一节 创新参与主体第37-40页
  一、运用统一战线独特优势第37-38页
  二、打破行政区经济模式第38-40页
 第二节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有益促进第40-43页
  一、“毕节模式”体现的政治设计第40-41页
  二、统一战线自身在“毕节模式”中得到升华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敖汉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