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8-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0页 |
1.1 棉蚜概述 | 第13-14页 |
1.1.1 棉蚜的分布及危害 | 第13页 |
1.1.2 棉蚜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 第13-14页 |
1.1.3 棉蚜的防治 | 第14页 |
1.2 昆虫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昆虫的抗药性机制 | 第14-15页 |
1.2.2 细胞色素 P450 | 第15-16页 |
1.2.3 热激蛋白 | 第16-17页 |
1.2.4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 | 第17页 |
1.3 增效醚的增效作用 | 第17-18页 |
1.4 螺虫乙酯的杀虫原理 | 第18-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抗性选育及抗螺虫乙酯棉蚜对其他杀虫剂交互抗性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昆虫与寄主 | 第20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2.1.3 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敏感品系棉蚜(SS)的反汰选 | 第21页 |
2.2.2 抗螺虫乙酯品系棉蚜(SR)的筛选 | 第21页 |
2.2.3 生物测定(LC50) | 第21-2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2.3.1 抗性与敏感棉蚜对螺虫乙酯的敏感度测定 | 第23页 |
2.3.2 抗性棉蚜对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谱 | 第23页 |
2.3.3 PBO 对螺虫乙酯抗性棉蚜的增效作用 | 第23-27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螺虫乙酯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的转录组分析以及 CYP6A2 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29-5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实验昆虫 | 第29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42页 |
3.2.1 SS 和 SR 棉蚜的转录组分析 | 第30-31页 |
3.2.2 qPCR 的验证 | 第31-35页 |
3.2.3 RNAi 验证 CYP6A2 功能 | 第35-4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2-53页 |
3.3.1 SS 和 SR 品系棉蚜的转录组分析 | 第42-49页 |
3.3.2 qPCR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3.3.3 dsRNA-CYP6A2 的沉默作用 | 第51-53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4章 螺虫乙酯抗性棉蚜与敏感棉蚜的差异蛋白质分析 | 第55-8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5-59页 |
4.1.1 实验昆虫 | 第55页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55-56页 |
4.1.3 溶液配制 | 第56-5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4.2.1 SR 和 SS 棉蚜的收集 | 第59页 |
4.2.2 抗性与敏感棉蚜对螺虫乙酯的敏感度测定 | 第59页 |
4.2.3 棉蚜蛋白的提取 | 第59页 |
4.2.4 蛋白样品的溶解 | 第59页 |
4.2.5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9页 |
4.2.6 棉蚜蛋白样品的 SDS-PAGE 分析 | 第59-60页 |
4.2.7 棉蚜 SS 和 SR 蛋白样品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60-63页 |
4.2.8 双向电泳凝胶图像的分析 | 第63页 |
4.2.9 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63页 |
4.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3-6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4-71页 |
4.3.1 抗性与敏感棉蚜对螺虫乙酯的敏感度测定 | 第64页 |
4.3.2 棉蚜蛋白的 SDS-PAGE | 第64-65页 |
4.3.3 SS 和 SR 棉蚜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 第65-67页 |
4.3.4 SS 和 SR 品系棉蚜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67-71页 |
4.4 讨论 | 第71-84页 |
4.4.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 第71-72页 |
4.4.2 蛋白质折叠相关蛋白 | 第72-75页 |
4.4.3 核苷酸和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 | 第75-82页 |
4.4.4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 | 第82-83页 |
4.4.5 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7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