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体域网协作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协作机制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安排第20-21页
第2章 无线体域网的相关技术第21-33页
    2.1 无线体域网的定义和系统组成第21-23页
        2.1.1 无线体域网的定义第21-22页
        2.1.2 无线体域网的系统架构第22-23页
    2.2 无线体域网的拓扑结构第23-24页
        2.2.1 单跳星型拓扑结构第23页
        2.2.2 IEEE802.15.6 两跳拓扑结构第23-24页
    2.3 无线体域网的信道模型第24-29页
        2.3.1 无线体域网的传输路径第25-26页
        2.3.2 无线体域网的路径损耗模型第26-27页
        2.3.3 无线体域网的信道统计模型第27-29页
    2.4 无线体域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区别第29页
    2.5 无线体域网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第29-32页
        2.5.1 无线体域网的网络生存期第30-31页
        2.5.2 无线体域网的可靠性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协作通信相关技术第33-43页
    3.1 协作通信的概念及模型介绍第33-36页
        3.1.1 协作通信的概念及特点第33-34页
        3.1.2 三节点两跳中继网络系统模型第34-36页
    3.2 协作通信的传输策略第36-39页
        3.2.1 放大转发传输策略第36页
        3.2.2 解码转发传输策略第36-38页
        3.2.3 编码协作传输策略第38-39页
    3.3 协作通信的合并方法第39-41页
        3.3.1 最佳选择合并方法第39页
        3.3.2 等增益合并方法第39-40页
        3.3.3 最大比合并方法第40-41页
    3.4 协作通信中关键技术第41页
    3.5 本章小节第41-43页
第4章 体域网中协作机制下中继选择算法研究第43-59页
    4.1 IEEE802.15.6 标准下两跳协议的研究第43-49页
        4.1.1 两跳 MAC 协议帧传输调度过程第43-47页
        4.1.2 T-Polls 帧在两跳 MAC 协议的应用第47页
        4.1.3 两跳 MAC 协议的调度分配过程第47-49页
    4.2 基于无线体域网的能效中继选择算法研究第49-51页
        4.2.1 能效指标函数的定义第49页
        4.2.2 能效指标函数的设计第49-51页
    4.3 中继选择算法设计和仿真实验分析第51-58页
        4.3.1 中继选择算法设计第51-52页
        4.3.2 仿真实验分析第52-58页
    4.4 本章小节第58-59页
第5章 体域网中协作分布式传输调度算法设计第59-75页
    5.1 无线体域网的网络模型和拓扑结构第59-60页
        5.1.1 无线体域网的网络模型构建第59-60页
        5.1.2 无线体域网的拓扑结构选取第60页
    5.2 无线体域网的传输过程第60-63页
        5.2.1 直接传输过程第60-61页
        5.2.2 协作传输过程第61-62页
        5.2.3 信道传输损耗模型第62-63页
    5.3 无线体域网的功率控制第63-65页
        5.3.1 基于 BER 限制下的直传功率控制第63-64页
        5.3.2 基于 BER 限制下的协作功率分配第64-65页
    5.4 无线体域网的协作分布式调度算法设计第65-68页
        5.4.1 机会载波监听函数的设计第65-66页
        5.4.2 IEEE 802.15.6 两跳 MAC 协议改进方案第66-68页
        5.4.3 无线体域网的协作分布式调度算法设计第68页
    5.5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第68-74页
        5.5.1 不同传输模式下调度算法的结果分析第69-71页
        5.5.2 不同调制方式下调度算法的结果分析第71-73页
        5.5.3 不同功率分配算法的结果分析第73-74页
    5.6 本章小节第74-75页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论文总结第75页
    6.2 研究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度他雄胺合成工艺优化及衍生物的合成
下一篇:基于双模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模式复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