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2.1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2.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 | 第1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2.4.1 临床观察项目 | 第18页 |
2.4.2 实验室检查 | 第18页 |
2.4.3 病理学检查 | 第18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8-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34页 |
3.1 总体资料 | 第20-23页 |
3.1.1 年龄分布 | 第20页 |
3.1.2 一般资料 | 第20页 |
3.1.3 临床表现 | 第20-21页 |
3.1.4 实验室检查 | 第21页 |
3.1.5 病理分期 | 第21-22页 |
3.1.6 光镜检查 | 第22页 |
3.1.7 免疫荧光检查 | 第22-23页 |
3.2 不同性别分组观察项目比较 | 第23-26页 |
3.2.1 不同性别 IMN 的年龄分布特征 | 第23页 |
3.2.2 不同性别分组年龄、病程比较 | 第23页 |
3.2.3 不同性别分组临床表现比较 | 第23-24页 |
3.2.4 不同性别分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 第24-25页 |
3.2.5 不同性别分组病理分期比较 | 第25页 |
3.2.6 不同性别分组光镜检查比较 | 第25页 |
3.2.7 不同性别分组免疫荧光检查比较 | 第25-26页 |
3.3 不同年龄分组观察项目比较 | 第26-28页 |
3.3.1 不同年龄分组病程比较 | 第26页 |
3.3.2 不同年龄分组临床表现比较 | 第26页 |
3.3.3 不同年龄分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 第26-27页 |
3.3.4 不同年龄分组病理分期比较 | 第27页 |
3.3.5 不同年龄分组光镜检查比较 | 第27-28页 |
3.3.6 不同年龄分组免疫荧光检查比较 | 第28页 |
3.4 不同病理分期观察项目比较 | 第28-30页 |
3.4.1 不同病理分期年龄、病程比较 | 第28-29页 |
3.4.2 不同病理分期临床表现比较 | 第29页 |
3.4.3 不同病理分期实验室检查比较 | 第29-30页 |
3.5 不同肾功能分组观察项目比较 | 第30-34页 |
3.5.1 不同肾功能分组年龄、病程比较 | 第30-31页 |
3.5.2 不同肾功能分组临床表现比较 | 第31页 |
3.5.3 不同肾功能分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 第31-32页 |
3.5.4 不同肾功能分组病理分期比较 | 第32页 |
3.5.5 不同肾功能分组光镜检查比较 | 第32-33页 |
3.5.6 不同肾功能分组免疫荧光检查比较 | 第33-3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4-38页 |
4.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 第34-35页 |
4.2 不同性别 IMN 的特点 | 第35页 |
4.3 不同年龄组 IMN 的特点 | 第35-36页 |
4.4 不同病理分期 IMN 的临床特点 | 第36页 |
4.5 不同肾功能 IMN 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点 | 第36-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39页 |
第6章 综述 | 第39-48页 |
6.1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39页 |
6.2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 | 第39-42页 |
6.2.1 足细胞靶抗原 | 第39-41页 |
6.2.2 激活补体及膜攻击复合物形成 | 第41-42页 |
6.3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理改变 | 第42-43页 |
6.3.1 光镜 | 第42页 |
6.3.2 免疫荧光 | 第42页 |
6.3.3 电镜 | 第42-43页 |
6.3.4 病理分型 | 第43页 |
6.4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 第43页 |
6.5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 | 第43-48页 |
6.5.1 对症治疗 | 第43-44页 |
6.5.2 糖皮质激素 | 第44-46页 |
6.5.3 生化、生物制剂 | 第46-47页 |
6.5.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