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 PBL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 2.1 PBL概述 | 第14-16页 |
| 2.1.1 PBL学习的概念 | 第14-15页 |
| 2.1.2 PBL模式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2 PBL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 2.2.3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现学习” | 第18-19页 |
| 2.2.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MI)理论 | 第19-21页 |
| 3 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PBL应用模式研究 | 第21-32页 |
| 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 第21-23页 |
| 3.1.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比较 | 第21-22页 |
| 3.1.2 与高中其它学科课程的比较 | 第22-23页 |
| 3.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3.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PBL教学模式的一般设计流程 | 第25-27页 |
| 3.4 信息技术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 第27-30页 |
| 3.5 小结 | 第30-32页 |
| 4 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PBL教学案例设计 | 第32-42页 |
| 4.1 教学内容选择 | 第32页 |
| 4.2 学习者分析及小组划分 | 第32-33页 |
| 4.2.1 学习者分析 | 第32-33页 |
| 4.2.2 学习小组的划分 | 第33页 |
| 4.3 教学问题的设计 | 第33页 |
| 4.4 教学活动设计 | 第33-37页 |
| 4.5 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37-41页 |
| 4.6 小结 | 第41-42页 |
| 5.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PBL应用效果分析 | 第42-48页 |
| 5.1 设计应用的效果分析 | 第42-46页 |
| 5.2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46-47页 |
| 5.3 解决方法 | 第47-4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48页 |
| 6.2 研究不足 | 第48-49页 |
| 6.3 研究建议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