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说明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1.1 二茂铁的结构及性质 | 第11-14页 | 
| 1.1.1 二茂铁的结构 | 第11-13页 | 
| 1.1.2 二茂铁的物理性质 | 第13页 | 
| 1.1.3 二茂铁的化学性质 | 第13-14页 | 
| 1.2 二茂铁及衍生物的应用 | 第14-16页 | 
| 1.2.1 燃料的节能、消烟、抗爆剂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 1.2.2 塑料、橡胶等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 1.2.3 电化学及光电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 1.2.4 催化剂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 1.2.5 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 1.2.6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 1.3 二茂铁的合成 | 第16-18页 | 
| 1.3.1 氯化亚铁法 | 第16页 | 
| 1.3.2 二乙胺一步法 | 第16-17页 | 
| 1.3.3 二乙胺一铁粉法 | 第17页 | 
| 1.3.4 水解法 | 第17页 | 
| 1.3.5 二甲基亚砜(DMSO)法 | 第17-18页 | 
| 1.3.6 四水结晶氯化亚铁法 | 第18页 | 
| 1.4 二茂铁的市场前景 | 第18-19页 | 
| 1.4.1 国内市场状况 | 第18-19页 | 
| 1.4.2 国外市场状况 | 第19页 | 
| 1.5 二茂铁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6 升华精制工艺 | 第21-26页 | 
| 1.6.1 升华分离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 1.6.2 升华分离过程的特性 | 第23-24页 | 
| 1.6.3 升华过程的速度分析 | 第24-25页 | 
| 1.6.4 升华过程中传热传质分析 | 第25页 | 
| 1.6.5 升华设备设计 | 第25-26页 | 
| 1.7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二茂铁升华动力学的热重研究 | 第28-45页 | 
| 2.1 引言 | 第28页 | 
| 2.2 热分析动力学方程式 | 第28-30页 | 
| 2.3 本章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2.4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 2.4.1 实验装置介绍 | 第31页 | 
| 2.4.2 样品处理 | 第31页 | 
| 2.4.3 实验条件 | 第31-32页 | 
| 2.4.4 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 2.5 理论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33-42页 | 
| 2.5.1 动力学分析 | 第33-35页 | 
| 2.5.2 非等温升华动力学活化能的计算 | 第35-39页 | 
| 2.5.3 等温升华动力学活化能的计算 | 第39-41页 | 
| 2.5.4 二茂铁纯品升华焓与升华活化能的对比 | 第41-42页 | 
| 2.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43页 | 
| 2.7 结论 | 第43-44页 | 
| 2.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二茂铁升华工艺研究 | 第45-59页 | 
| 3.1 实验装置及内容 | 第45-46页 | 
| 3.2 二茂铁纯度及分析 | 第46-48页 | 
| 3.2.1 测定条件 | 第46页 | 
| 3.2.2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 3.2.3 标准曲线测定 | 第47-48页 | 
| 3.3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8-49页 |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9页 |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 3.5.1 升华温度对纯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3.5.2 氮气对纯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3.5.3 惰性粒子对加热过程的影响 | 第52页 | 
| 3.5.4 惰性粒子对纯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5.5 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3.5.6 团块对收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3.6 模拟水蒸气法的定性比较 | 第55-56页 | 
| 3.7 结论 | 第56-58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9-61页 | 
| 4.1 结论 | 第59页 | 
| 4.2 建议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