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聚类的城市热点区域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2.1 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提取与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日常出行热点区域提取与分析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2 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多模式交通热点区域提取 | 第24-52页 |
2.1 概述 | 第24-25页 |
2.2 时空相关性的理论与方法 | 第25-30页 |
2.2.1 时间自相关 | 第25页 |
2.2.2 空间自相关 | 第25-30页 |
2.3 研究区域与数据预处理 | 第30-33页 |
2.3.1 研究区域介绍 | 第30-32页 |
2.3.2 浮动车数据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2.3.3 道路网数据的预处理 | 第33页 |
2.4 多模式道路网络模型构建 | 第33-36页 |
2.4.1 点模式网络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2.4.2 线模式网络模型构建 | 第35页 |
2.4.3 面模式网络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2.5 多模式城市出租车交通流量计算 | 第36-40页 |
2.5.1 基于交叉路口的交通流量计算 | 第37-38页 |
2.5.2 基于道路的交通流量计算 | 第38-39页 |
2.5.3 基于网络社区的交通流量计算 | 第39-40页 |
2.6 多模式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提取 | 第40-51页 |
2.6.1 基于交叉路口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提取 | 第41-44页 |
2.6.2 基于道路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提取 | 第44-46页 |
2.6.3 基于网络社区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提取 | 第46-49页 |
2.6.4 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的MAUP效应 | 第49-5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基于道路网络中心性的城市交通流分析 | 第52-68页 |
3.1 概述 | 第52-53页 |
3.2 网络中心性的理论方法 | 第53-55页 |
3.2.1 复杂网络基础 | 第53-54页 |
3.2.2 网络中心性 | 第54-55页 |
3.3 利用网络中心性分析城市交通流 | 第55-67页 |
3.3.1 点模式下的中心性分析 | 第56-59页 |
3.3.2 线模式下的中心性分析 | 第59-63页 |
3.3.3 面模式下的中心性分析 | 第63-66页 |
3.3.4 讨论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基于轨迹聚类的出行热点区域提取 | 第68-104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决策图和数据场的理论与方法 | 第68-73页 |
4.2.1 决策图 | 第68-70页 |
4.2.2 数据场 | 第70-73页 |
4.3 基于决策图和数据场的轨迹聚类方法 | 第73-79页 |
4.3.1 影响因子σ的优化选取 | 第74-75页 |
4.3.2 聚类中心的选取 | 第75-77页 |
4.3.3 噪声点的去除 | 第77-78页 |
4.3.4 类的划分 | 第78-79页 |
4.4 聚类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79-93页 |
4.4.1 模拟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 第79-86页 |
4.4.2 真实轨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 第86-92页 |
4.4.3 讨论 | 第92-93页 |
4.5 城市热点区域提取及分析 | 第93-103页 |
4.5.1 节假日热点区域提取及分析 | 第94-95页 |
4.5.2 工作日与周末热点区域提取及分析 | 第95-98页 |
4.5.3 热点区域动态变化分析 | 第98-10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5 基于空间交互网络的人口流动模式分析 | 第104-122页 |
5.1 概述 | 第104页 |
5.2 空间交互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5.2.1 基于格网划分的热点区域提取 | 第105-107页 |
5.2.2 空间交互网络构建 | 第107页 |
5.2.3 交互分析指标 | 第107-108页 |
5.3 利用空间交互网络分析人口流动模式 | 第108-121页 |
5.3.1 基于上车点提取城市热点区域 | 第109-112页 |
5.3.2 基于下车点提取城市热点区域 | 第112-115页 |
5.3.3 空间交互网络的构建 | 第115-116页 |
5.3.4 人口流动模式分析 | 第116-121页 |
5.3.5 讨论 | 第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22-123页 |
6.2 论文创新点归纳 | 第123-124页 |
6.3 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6页 |
攻博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