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治理理论视阈下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s第6-8页
绪论第14-35页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4-19页
        (一)研究缘起第14-18页
        (二)研究意义第18-19页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9-29页
        (一)大学治理相关研究及述评第19-23页
        (二)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及述评第23-27页
        (三)大学内部制度研究及述评第27-29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9-32页
        (一)研究思路第29-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2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32-35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32-34页
        (二)不足之处第34-35页
第一章 现代大学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35-55页
    一、核心概念第35-40页
        (一)现代大学制度第35-38页
        (二)大学内部制度第38-40页
    二、理论基础第40-50页
        (一)作为理论依据的治理理论第40-45页
        (二)作为理论参照的组织理论第45-50页
    三、治理理论与大学内部制度的逻辑关联第50-55页
        (一)治理理论与大学制度建设的相关性第50-52页
        (二)基于治理的大学内部制度分析框架第52-55页
第二章 治理视阈下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的历史形成第55-70页
    一、萌芽期:成立早期公立大学内部制度雏形初现第55-56页
        (一)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1895-1911年)第55-56页
        (二)近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规定第56页
    二、探索期:民国时期公立大学内部制度曲折发展第56-59页
        (一)评议会与董事会:民国初期大学内部制度的确立(1912-1927年)第56-58页
        (二)校务会议:民国政府中期大学内部制度设计(1928-1937年)第58页
        (三)政府严格管控:民国政府后期大学管理制度(1938-1948年)第58-59页
    三、成长期:建国以后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缓慢发展第59-66页
        (一)校长负责制阶段(1949-1956年)第59-60页
        (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阶段(1956-1961年)第60-61页
        (三)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阶段(1961-1966年)第61页
        (四)党委领导下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阶段(1966-1976年)第61-63页
        (五)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阶段(1978-1985年)第63页
        (六)部分高校试行校长负责制阶段(1985-1989年)第63-64页
        (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阶段(1989年至今)第64-66页
    四、完善期:新世纪以来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的构建第66-70页
        (一)政府推动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第66-67页
        (二)政府主导推进大学章程建设第67页
        (三)大学加快推进内部制度变革第67-70页
第三章 治理视阈下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的现实审视第70-118页
    一、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之结构体系第70-90页
        (一)大学内部的权力构成第70-80页
        (二)大学内部的组织机构第80-87页
        (三)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第87-90页
    二、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之特征分析第90-102页
        (一)以党政权力为主的权力运行模式第90-95页
        (二)以科层制为特点的组织机构设置第95-100页
        (三)以软法性质呈现的规章制度体系第100-102页
    三、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之现实困境第102-118页
        (一)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第102-108页
        (二)内部机构运行泛行政化第108-114页
        (三)内部规章制度保障不力第114-118页
第四章 治理视域下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第118-133页
    一、治理主体因素:政府、大学与社会第118-124页
        (一)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的单一性第118-122页
        (二)大学自身治理能力较为弱化第122-123页
        (三)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严重缺位第123-124页
    二、治理理念因素:文化、传统与观念第124-129页
        (一)大学治理理念的形成需要过程第125-126页
        (二)学术本位观念的确立尚未实现第126-127页
        (三)传统文化影响治理文化的形成第127-129页
    三、治理规则因素:法律、法规与规章第129-133页
        (一)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于高等教育治理第129-131页
        (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大学治理实践第131-133页
第五章 治理视阈下国外大学内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第133-151页
    一、国外大学内部权力运行与治理结构特征第133-144页
        (一)美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第133-136页
        (二)英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第136-139页
        (三)法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第139-140页
        (四)日本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第140-144页
    二、作为大学治理依据的国外大学章程建设第144-146页
        (一)国外大学章程的发展轨迹第144-145页
        (二)国外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第145-146页
    三、几种不同国家大学内部制度的总体评价第146-151页
        (一)国外大学内部制度特征总结与模式归纳第146-149页
        (二)对优化我国大学内部制度的借鉴与启示第149-151页
第六章 治理视阈下优化我国公立大学内部制度的路径选择第151-181页
    一、实现大学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第152-156页
        (一)建立政府与大学的新型关系第152-154页
        (二)健全社会参与大学治理体系第154-156页
    二、构建内部权力互动制衡机制第156-164页
        (一)建立多元权力协调运行的共治机制第157-161页
        (二)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分权机制第161-163页
        (三)完善多方参与大学治理的监督机制第163-164页
    三、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第164-174页
        (一)基于学术属性的大学组织机构改革第164-171页
        (二)基于管理属性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第171-174页
    四、推进大学治理规则的法治化第174-181页
        (一)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化,制定实施《大学法》第175-176页
        (二)加强《大学章程》实施,落实依章治校第176-179页
        (三)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第179-181页
结论与展望第181-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7页
附录: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第197-200页
致谢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