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三)新疆的研究及述评 | 第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三)创新点 | 第18页 |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1-37页 |
一、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1-27页 |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二、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7-29页 |
(一)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二)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29-37页 |
(一)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30-34页 |
(二)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 第37-50页 |
一、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37-39页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原理 | 第38-39页 |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一)数据处理 | 第39-42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三、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系统与各自内部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 第46-50页 |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二)旅游产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47-48页 |
(三)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一、加强社会稳定,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 第50页 |
二、重视区域合作,加快入境旅游发展 | 第50-51页 |
三、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旅游投资力度 | 第51页 |
四、结合市场需求,培育旅游新业态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3-55页 |
一、结论 | 第53-5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