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表征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5页 |
1.2.1 纳米纤维素的分类 | 第9页 |
1.2.2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 | 第9-10页 |
1.2.3 纳米纤维素的应用 | 第10页 |
1.2.4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 第10-12页 |
1.2.5 纳米纤维素增强聚合物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实验方案 | 第15-16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纤维素酶酶解机理 | 第19-2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纤维素酶成分及作用 | 第19-20页 |
2.3 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3.1 环境机制对酶解的影响 | 第20页 |
2.3.2 底物属性对酶解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吸附酶失活对酶解的影响 | 第21页 |
2.3.4 抑制剂以及促进剂对酶解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2.4.1 分段水解假说 | 第22-23页 |
2.4.2 协同假设机理 | 第23页 |
2.5 总结 | 第23-24页 |
3 纤维素的预处理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传统预处理方法 | 第24-27页 |
3.2.1 碱预处理法 | 第24-25页 |
3.2.2 氧化预处理法 | 第25页 |
3.2.3 离子溶液预处理 | 第25-27页 |
3.2.4 酶预处理法 | 第27页 |
3.3 预处理环境的确定 | 第27-32页 |
3.3.1 不同预处理环境处理纤维素 | 第27-28页 |
3.3.2 温度对酶解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酶浓度对酶解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4 Ca~(2+)对酶解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5 酶预处理与NaOH/尿素体系溶液对比 | 第31-32页 |
3.4 总结 | 第32-33页 |
4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4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 | 第33-35页 |
4.2.1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 第33页 |
4.2.2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 | 第33-34页 |
4.2.3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定 | 第34-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4.3.1 沉降分析 | 第35-36页 |
4.3.2 电镜分析 | 第36-37页 |
4.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7-39页 |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39-40页 |
4.4 总结 | 第40-41页 |
5 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48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纳米纤维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1-42页 |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5.2.2 混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 | 第42页 |
5.3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2-47页 |
5.3.1 复合材料透明度 | 第43页 |
5.3.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 | 第43-46页 |
5.3.3 复合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5.4 总结 | 第47-4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总结 | 第48页 |
6.2 课题的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