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表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5页
        1.2.1 纳米纤维素的分类第9页
        1.2.2 纳米纤维素的特性第9-10页
        1.2.3 纳米纤维素的应用第10页
        1.2.4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第10-12页
        1.2.5 纳米纤维素增强聚合物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实验方案第15-16页
    1.4 论文框架第16-18页
    1.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2 纤维素酶酶解机理第19-24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纤维素酶成分及作用第19-20页
    2.3 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2.3.1 环境机制对酶解的影响第20页
        2.3.2 底物属性对酶解的影响第20-21页
        2.3.3 吸附酶失活对酶解的影响第21页
        2.3.4 抑制剂以及促进剂对酶解的影响第21-22页
    2.4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第22-23页
        2.4.1 分段水解假说第22-23页
        2.4.2 协同假设机理第23页
    2.5 总结第23-24页
3 纤维素的预处理第24-33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传统预处理方法第24-27页
        3.2.1 碱预处理法第24-25页
        3.2.2 氧化预处理法第25页
        3.2.3 离子溶液预处理第25-27页
        3.2.4 酶预处理法第27页
    3.3 预处理环境的确定第27-32页
        3.3.1 不同预处理环境处理纤维素第27-28页
        3.3.2 温度对酶解的影响第28-29页
        3.3.3 酶浓度对酶解的影响第29-30页
        3.3.4 Ca~(2+)对酶解的影响第30-31页
        3.3.5 酶预处理与NaOH/尿素体系溶液对比第31-32页
    3.4 总结第32-33页
4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第33-41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第33-35页
        4.2.1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第33页
        4.2.2 纤维素纳米纤丝的制备第33-34页
        4.2.3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定第34-3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4.3.1 沉降分析第35-36页
        4.3.2 电镜分析第36-37页
        4.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7-39页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9-40页
    4.4 总结第40-41页
5 纳米纤维素/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1-48页
    5.1 引言第41页
    5.2 纳米纤维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1-42页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1-42页
        5.2.2 混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第42页
    5.3 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2-47页
        5.3.1 复合材料透明度第43页
        5.3.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第43-46页
        5.3.3 复合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6-47页
    5.4 总结第47-4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6.1 总结第48页
    6.2 课题的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安卓的无线传感温室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宁海县胡陈乡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