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用轻质陶瓷复合装甲的侵彻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常用抗弹陶瓷简介 | 第11-15页 |
1.2.1 氧化铝(Al_2O_3)陶瓷 | 第11页 |
1.2.2 金刚砂(SiC)陶瓷 | 第11-12页 |
1.2.3 碳化硼(B_4C)陶瓷 | 第12页 |
1.2.4 硼化钛(TiB_2)陶瓷 | 第12-13页 |
1.2.5 陶瓷抗弹性能表征 | 第13-15页 |
1.3 常用背板材料简介 | 第15-17页 |
1.3.1 铝合金 | 第15-16页 |
1.3.2 装甲钢 | 第16页 |
1.3.3 聚合物复合材料背板 | 第16-17页 |
1.4 陶瓷复合装甲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陶瓷复合装甲侵彻实验技术及相关理论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陶瓷复合装甲侵彻实验技术 | 第21-25页 |
2.2.1 基本力学性能测试 | 第21页 |
2.2.2 装甲材料性能测试 | 第21-24页 |
2.2.3 装甲设计测试 | 第24-25页 |
2.3 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理论模型 | 第25-34页 |
2.3.1 陶瓷抗侵彻性能理论模型 | 第25-30页 |
2.3.2 陶瓷/金属复合装甲简化侵彻模型 | 第30-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轻质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的数值研究 | 第35-54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SPH粒子法简介 | 第35-41页 |
3.2.1 传统的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 | 第35-36页 |
3.2.2 SPH法的优势 | 第36-37页 |
3.2.3 SPH粒子法近似技术 | 第37-41页 |
3.3 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性能数值计算模型 | 第41-45页 |
3.3.1 数值计算模型描述 | 第41页 |
3.3.2 子弹材料模型 | 第41-43页 |
3.3.3 氧化铝陶瓷材料模型 | 第43-44页 |
3.3.4 铝合金材料模型 | 第44-45页 |
3.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3.4.1 复合装甲侵彻过程分析 | 第45-46页 |
3.4.2 不同厚度陶瓷复合装甲子弹抗弹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3.4.3 陶瓷复合装甲吸能性能分析 | 第49-50页 |
3.5 子弹剩余速度的半解析模型 | 第50-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轻质陶瓷复合装甲配比优化设计 | 第54-6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给定参数优化设计理论模型 | 第54-59页 |
4.2.1 Florence模型及其改进模型 | 第54-56页 |
4.2.2 给定速度优化设计 | 第56-58页 |
4.2.3 给定厚度优化设计 | 第58-59页 |
4.3 给定厚度陶瓷复合装甲优化的数值研究 | 第59-62页 |
4.3.1 数值计算模型 | 第59页 |
4.3.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4.4 陶瓷复合装甲双约束优化设计模型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