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选矿机械论文--重力选矿机论文

水力旋流器流场及分离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水力旋流器概述第13页
    1.2 水力旋流器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1.3 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4 决定水力旋流器性能的主要参数第15-18页
        1.4.1 操作参数第15-16页
        1.4.2 结构参数第16-18页
        1.4.3 物性参数第18页
    1.5 水力旋流器研究进展第18-19页
    1.6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第19-21页
    1.7 水力旋流器的数值研究第21-24页
        1.7.1 水力旋流器数值试验研究的一般步骤第21-22页
        1.7.2 水力旋流器内部湍流研究第22-23页
        1.7.3 水力旋流器内部多相流研究第23页
        1.7.4 水力旋流器数值研究软件第23-24页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水力旋流器流场特征与研究方法第26-45页
    2.1 水力旋流器流场特征第26-29页
        2.1.1 水力旋流器内自由涡运动第27-28页
        2.1.2 水力旋流器内强制涡运动第28页
        2.1.3 水力旋流器内组合涡运动第28页
        2.1.4 固体颗粒在旋流器流场中的受力第28-29页
    2.2 研究方法第29-44页
        2.2.1 物理研究方法第30-31页
        2.2.2 数值研究方法第31-39页
        2.2.3 试验材料及设备第39-44页
    2.3 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水力旋流器流场特性研究第45-72页
    3.1 空气柱的形成及其特性研究第45-51页
        3.1.1 压力能与动能的转换第45-46页
        3.1.2 空气柱的形成过程第46-49页
        3.1.3 空气柱特性分析第49-51页
    3.2 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研究第51-56页
        3.2.1 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分布特征第51-55页
        3.2.2 水力旋流器内压强降分布特征第55-56页
    3.3 水力旋流器内三维速度研究第56-71页
        3.3.1 水力旋流器内三维流动概况第57-58页
        3.3.2 三维速度数值试验结果的验证第58-60页
        3.3.3 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分布特征第60-64页
        3.3.4 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分布特征第64-67页
        3.3.5 水力旋流器内径向速度分布特征第67-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参数变化对水力旋流器流场的影响第72-112页
    4.1 给入流量对流场的影响第72-77页
        4.1.1 给入流量对空气柱的影响第72-73页
        4.1.2 给入流量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73-75页
        4.1.3 给入流量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75-76页
        4.1.4 给入流量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76-77页
    4.2 柱段高度对流场的影响第77-81页
        4.2.1 柱段高度对空气柱的影响第77-78页
        4.2.2 柱段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78-79页
        4.2.3 柱段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79-80页
        4.2.4 柱段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80-81页
    4.3 入口高度对流场的影响第81-86页
        4.3.1 入口高度对空气柱的影响第81-83页
        4.3.2 入口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83-84页
        4.3.3 入口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84-85页
        4.3.4 入口高度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85-86页
    4.4 锥角对流场的影响第86-90页
        4.4.1 锥角对空气柱的影响第86-87页
        4.4.2 锥角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87-88页
        4.4.3 锥角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88-89页
        4.4.4 锥角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89-90页
    4.5 沉砂口直径对流场的影响第90-95页
        4.5.1 沉砂口直径对空气柱的影响第90-91页
        4.5.2 沉砂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91-93页
        4.5.3 沉砂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93-94页
        4.5.4 沉砂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94-95页
    4.6 溢流口直径对流场的影响第95-100页
        4.6.1 溢流口直径对空气柱的影响第95-96页
        4.6.2 溢流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96-97页
        4.6.3 溢流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97-98页
        4.6.4 溢流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98-100页
    4.7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流场的影响第100-104页
        4.7.1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空气柱的影响第100-101页
        4.7.2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影响第101-102页
        4.7.3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4.7.4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103-104页
    4.8 溢流管壁厚对流场的影响第104-109页
        4.8.1 溢流管壁厚对空气柱的影响第105-106页
        4.8.2 溢流管壁厚对水力旋流器内压强及压强降和分流比的影响第106-107页
        4.8.3 溢流管壁厚对水力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第107-108页
        4.8.4 溢流管壁厚对水力旋流器内轴向速度的影响第108-109页
    4.9 参数变化对水力旋流器流场影响规律总结第109-112页
第5章 水力旋流器内颗粒运动行为研究第112-137页
    5.1 固体颗粒在流场中径向受力分析第113-114页
    5.2 颗粒分离数值结果的验证第114-116页
    5.3 颗粒在水力旋流器流场中的运动第116页
    5.4 参数变化对水力旋流器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16-135页
        5.4.1 给入流量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17-119页
        5.4.2 柱段高度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19-121页
        5.4.3 入口高度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21-123页
        5.4.4 锥角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23-126页
        5.4.5 沉砂口直径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26-128页
        5.4.6 溢流口直径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28-130页
        5.4.7 溢流管插入深度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30-132页
        5.4.8 溢流管壁厚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第132-134页
        5.4.9 参数变化对水力旋流器分离结果影响规律总结第134-135页
    5.5 小结第135-137页
第6章 数值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第137-145页
    6.1 磨矿产品粒度分析第137-138页
    6.2 数值试验研究第138-143页
        6.2.1 Φ75mm水力旋流器计算域的建立和离散第138-139页
        6.2.2 计算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第139页
        6.2.3 Φ75mm水力旋流器数值试验结果第139-143页
    6.3 分级试验研究第143页
    6.4 小结第143-145页
第7章 结论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5-156页
作者简介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噪声个性化声衰减测量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城市男性职工生殖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