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沸石处理的高温氨氮废水资源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氨氮废水简介 | 第15-18页 |
1.2.1 氨氮废水来源 | 第15-17页 |
1.2.2 氨氮废水危害 | 第17页 |
1.2.3 氨氮废水排放标准 | 第17-18页 |
1.3 氨氮废水主要处理工艺 | 第18-25页 |
1.3.1 物理化学法 | 第18-22页 |
1.3.1.1 吹脱汽提工艺 | 第18-19页 |
1.3.1.2 化学沉淀工艺 | 第19-20页 |
1.3.1.3 折点加氯氧化工艺 | 第20-21页 |
1.3.1.4 离子交换工艺 | 第21-22页 |
1.3.2 生物法 | 第22-23页 |
1.3.2.1 高效微生物O-A-O工艺 | 第22-23页 |
1.3.2.2 ANAMMOX工艺 | 第23页 |
1.3.3. 其他工艺 | 第23-25页 |
1.4 高温氨氮废水处理现状 | 第25-27页 |
1.4.1 高温氨氮废水特征和危害 | 第25-26页 |
1.4.2 高温氨氮废水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5 沸石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7-31页 |
1.5.1 沸石简介 | 第27页 |
1.5.2 沸石的结构与性能 | 第27-29页 |
1.5.3 沸石的改性与再生 | 第29-30页 |
1.5.4 沸石在氨氮废水中的处理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6 本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6.1 课题意义 | 第31页 |
1.6.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天然沸石对高温氨氮废水的吸附特性 | 第33-43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33-3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2.1 沸石吸附实验 | 第34-35页 |
2.2.2.2 氨氮浓度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2.3.1 吸附剂的选择 | 第36页 |
2.3.2 温度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3 天然沸石对氨氮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2.3.3.1 沸石用量 | 第37-38页 |
2.3.3.2 沸石粒径 | 第38-39页 |
2.3.3.3 搅拌转速 | 第39-40页 |
2.3.3.4 pH 值 | 第40-41页 |
2.3.3.5 干扰离子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沸石的改性处理与表征分析 | 第43-51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3.2.1 沸石的改性处理 | 第43页 |
3.2.2 沸石的表征分析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3.1 天然沸石的改性 | 第44-47页 |
3.3.2 沸石的表征分析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沸石的吸附机理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4.3.1 吸附等温方程 | 第51-54页 |
4.3.2 热力学参数 | 第54-56页 |
4.3.3 离子交换等温图 | 第56-57页 |
4.3.4 kielland商 | 第57-58页 |
4.3.5 动力学速率方程 | 第58-61页 |
4.3.6 离子交换动力学的控制步骤 | 第61-63页 |
4.3.7 铵离子扩散速率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沸石再生和资源化研究 | 第65-73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5.3.1 沸石的再生 | 第66-69页 |
5.3.2 循环处理氨氮实验 | 第69-70页 |
5.3.3 资源化利用方案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创新点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