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 | 第12-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钢铁企业现有能耗指标及存在问题 | 第18-26页 |
2.1 钢铁企业现有能耗指标 | 第18-20页 |
2.1.1 吨钢综合能耗 | 第18页 |
2.1.2 吨钢可比能耗 | 第18页 |
2.1.3 工序单位产品能耗 | 第18-19页 |
2.1.4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 第19-20页 |
2.2 钢铁企业现有能耗指标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20-24页 |
2.2.1 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不同对能耗指标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变化对能耗指标的影响 | 第21-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钢铁企业能耗指标体系建立与完善 | 第26-46页 |
3.1 能耗指标体系应具有的功能及特点 | 第26-27页 |
3.1.1 能耗指标体系应具有的功能 | 第26页 |
3.1.2 能耗指标体系应具有的特点 | 第26-27页 |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0页 |
3.2.1 综合性能耗指标 | 第27-29页 |
3.2.2 工序区段性能耗指标 | 第29-30页 |
3.2.3 终端产品能耗指标 | 第30页 |
3.3 能源介质的折标准煤系数 | 第30-41页 |
3.3.1 燃料的当量热值 | 第31-33页 |
3.3.2 动力的当量热值 | 第33-36页 |
3.3.3 耗能工质的基准等价热值 | 第36-41页 |
3.4 钢铁企业能源平衡表的改进与完善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4章 新能耗指标体系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 第46-54页 |
4.1 同一企业不同算法的能耗指标比较 | 第46-49页 |
4.1.1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能源消费情况 | 第46页 |
4.1.2 基于多种算法的南钢能耗指标计算 | 第46-48页 |
4.1.3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2 新指标算法下同一企业的能耗指标统计 | 第49-51页 |
4.2.1 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计算 | 第49页 |
4.2.2 工序能耗指标计算 | 第49-50页 |
4.2.3 终端产品能耗指标计算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62-64页 |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