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功能基因组学和化学信息学协同的药物研发数据挖掘方法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9页
    1.1 药物研发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第13-17页
    1.2 高通量基因转录组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第17-22页
        1.2.1 功能基因组学概述第17-18页
        1.2.2 基因转录组的研究技术第18-20页
        1.2.3 基因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方法第20-22页
    1.3 基因组序列数据和分析方法第22-23页
    1.4 化学信息学的研究方法第23-25页
    1.5 数据挖掘的概念第25页
    1.6 本论文的项目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5-29页
第二章 跨物种的转录组比较分析数据挖掘方法 CGEMINING第29-50页
    2.1 研究背景第29-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2.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31-32页
        2.2.2 直系同源基因的转换第32-33页
        2.2.3 基因功能模块集合和功能模块集合的富集分析第33页
        2.2.4 相似性比较的方法第33-34页
        2.2.5 基于距离的比较方法第34-35页
    2.3 结果第35-48页
        2.3.1 跨物种的转录组比较分析数据挖掘方法 CGEMining第35-37页
        2.3.2 细胞用药模型的跨物种比较第37-39页
        2.3.3 探索动物疾病模型以及与相应疾病有关的药物小分子之间的关系第39-44页
        2.3.4 对动物疾病模型比较结果的药物机理数据挖掘第44-48页
    2.4 讨论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CGEMINING 方法与化学信息学协同挖掘糖尿病药物作用靶点第50-68页
    3.1 研究背景第50-5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3.2.1 材料来源第52-53页
        3.2.2 CGEMining方法挖掘药物信息第53页
        3.2.3 分子对接 Docking第53-54页
        3.2.4 药物分子脂水分配系数的计算第54页
    3.3 结果第54-66页
        3.3.1 差异基因以及 GO 富集分析结果第55-59页
        3.3.2 利用 CGEMining 方法的挖掘结果第59-62页
        3.3.3 分子对接 Docking 结果第62-65页
        3.3.4 脂水分配系数的计算结果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CGEMINING 方法与中医症候理论结合挖掘中药复方的新功能第68-87页
    4.1 研究背景第68-7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4.2.1 样本来源第70-71页
        4.2.2 基因芯片的获得和预处理第71页
        4.2.3 CGEMining方法挖掘药物信息第71-72页
        4.2.4 统计分析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85页
        4.3.1 差异基因以及 GO 富集分析结果第72-77页
        4.3.2 利用 CGEMining 方法的挖掘结果第77-82页
        4.3.3 “扶正化瘀胶囊”的潜在多靶点药物分子作用机理图第82-83页
        4.3.4 血液检验数据的验证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基于基因组序列和化学信息学的抗病毒药物数据挖掘方法第87-99页
    5.1 背景第87-8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5.2.1 数据来源第89-90页
        5.2.2 蛋白表面小分子结合口袋的预测第90页
        5.2.3 蛋白质结构域的预测第90页
        5.2.4 序列相似性搜索第90-91页
    5.3 结果第91-98页
        5.3.1 Virus‐Inhibitor interactions Screening方法第91-92页
        5.3.2 挖掘新型病毒的潜在治疗小分子第92-94页
        5.3.3 展示突变位点对小分子与靶点结合能力的影响第94-95页
        5.3.4 挖掘药物小分子的潜在副作用或新作用第95-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因果差异共表达模块分析方法介绍第99-106页
    6.1 背景第99-100页
    6.2 分析方法第100-102页
    6.3 实例分析结果第102-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06-108页
    7.1 全文总结第106-107页
    7.2 研究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强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及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流变学和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