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埃博霉素基因簇的调控区元件鉴定及其异源表达与改造

目录第4-8页
TABLE OF CONTENTS第8-12页
中文摘要第12-16页
ABSTRACT第16-21页
符号说明及縮写词第22-2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6-66页
    1.1 粘细菌简介第26-31页
        1.1.1 粘细菌的分类地位及典型特征第26-28页
        1.1.2 粘细菌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第28-29页
        1.1.3 纤维堆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第29-31页
    1.2 粘细菌来源的模块化PKS/NRPS化合物装配线特征第31-51页
        1.2.1 PKS/NRPS化合物生物合成概述第31-32页
        1.2.2 经典模块化PKS/NRPS装配线基本特征第32-33页
        1.2.3 粘细菌模块化PKS/NRPS新颖装配线特征第33-50页
        1.2.4 粘细菌来源的PKS/NRPS开发潜能第50-51页
    1.3 埃博霉素及其生物合成特征第51-60页
        1.3.1 埃博霉素基本特性第51-53页
        1.3.2 埃博霉素的基因簇特征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第53-54页
        1.3.3 埃博霉素结构类似物及其特征第54-60页
    1.4 埃博霉素的异源表达研究进展概述第60-64页
    1.5 本论文开展思路及研究内容第64-66页
第二章 埃博霉素基因簇上游非编码区的启动子定位及功能鉴定第66-95页
    2.1 实验材料第67-71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67页
        2.1.2 培养基第67-68页
        2.1.3 主要实验试剂第68-70页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70-71页
        2.1.5 软件工具及数据库第71页
    2.2 实验方法第71-85页
        2.2.1 纤维堆囊菌菌体培养及基因组提取第71-72页
        2.2.2 质粒载体及片段的酶切及连接、转化第72-75页
            2.2.2.1 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第72-73页
            2.2.2.2 酶切载体去磷酸化第73页
            2.2.2.3 片段的处理第73-75页
        2.2.3 片段的PCR扩增第75-77页
            2.2.3.1 引物设计及合成第75-76页
            2.2.3.2 PCR体系及程序第76-77页
            2.2.3.3 PCR片段的回收第77页
        2.2.4 启动子探针载体的构建第77-78页
            2.2.4.1 So0157-2来源的埃博霉素基因簇上游调控区片段的扩增及载体构建第77-78页
            2.2.4.2 其他菌株来源的埃博霉素基因簇上游调控区片段的扩增和载体构建第78页
            2.2.4.3 茎环结构的去除及质粒重组第78页
            2.2.4.4 质粒的转化、培养和测序验证第78页
        2.2.5 引物延伸分析实验第78-81页
            2.2.5.1 大肠杆菌RNA提取第79-80页
            2.2.5.2 反转录操作第80-81页
            2.2.5.3 cDNA纯化、荧光片段的CEQ分离检测与引物延伸结果的分析:第81页
        2.2.6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水平检测第81-85页
            2.2.6.1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绘制第82页
            2.2.6.2 大肠杆菌转化子CAT活性测定第82-8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85-92页
        2.3.1 多菌株来源的埃博霉素基因簇调控区克隆、比对及启动子结构预测第85-87页
        2.3.2 不同菌株来源的埃博霉素基因簇启动子活性比较第87-89页
            2.3.2.1 大肠杆菌重组转化子生长曲线测定第87-88页
            2.3.2.2 重组转化子的CAT活性测定第88-89页
        2.2.3 So0157-2来源的埃博霉素基因簇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鉴定第89-91页
        2.2.4 So0157-2来源的启动子区片段续减分析第91-92页
    2.4 本章小结第92-95页
第三章 :埃博霉素基因簇内部启动子分析与验证第95-103页
    3.1 实验材料第96页
        3.1.1 菌株及质粒第96页
        3.1.2 培养基第96页
        3.1.3 主要实验试剂第96页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96页
    3.2 实验方法第96-98页
        3.2.1 纤维堆囊菌So0157-2菌体培养及基因组提取第96页
        3.2.2 质粒载体的酶切及连接、转化第96页
        3.2.3 启动子预测分析第96-97页
        3.2.4 启动子扩增的PCR反应体系及程序第97-98页
        3.2.5 埃博霉素基因簇内部启动子的克隆及载体构建第98页
        3.2.6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水平检测第9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98-102页
        3.3.1 埃博霉素基因簇内部启动子预测分析第98-99页
        3.3.2 埃博霉素基因簇内部启动子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第99-102页
            3.3.2.1 启动子片段的扩增及重组质粒构建第99-100页
            3.3.2.2 启动子的活性测定第100-102页
    3.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四章 埃博霉素基因簇的拼接及异源表达第103-154页
    4.1 实验材料第104-108页
        4.1.1 菌株及质粒第104-105页
        4.1.2 培养基第105页
        4.1.3 主要实验试剂第105-107页
        4.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107页
        4.1.5 软件工具及数据库第107-108页
    4.2 实验方法第108-131页
        4.2.1 纤维堆囊菌基本操作第108页
        4.2.2 大肠杆菌中质粒载体的构建第108-112页
            4.2.2.1 质粒载体及片段的酶切、连接及转化第108-112页
        4.2.3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112-122页
            4.2.3.1 引物设计第112-114页
            4.2.3.2 PCR反应及片段的酶切回收纯化第114页
            4.2.3.3 载体构建流程第114-122页
        4.2.4 粘球菌的电转化及突变株的筛选、纯化第122-127页
            4.2.4.1 抗生素浓度测定第122页
            4.2.4.2 粘球菌生长曲线测定第122页
            4.2.4.3 粘球菌菌株的电转化第122-123页
            4.2.4.4 粘球菌重组突变株的筛选及纯化第123页
            4.2.4.5 粘球菌基因敲除突变株的筛选及纯化第123-124页
            4.2.4.6 粘球菌突变株的菌落PCR验证第124-126页
            4.2.4.7 突变株的保存第126页
            4.2.4.8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活性测定第126-127页
            4.2.4.9 转座子随机插入位点的确证第127页
        4.2.5 埃博霉素产物的提取及检测第127-129页
            4.2.5.1 含有埃博霉素基因簇的粘球菌突变株的液体发酵第127-128页
            4.2.5.2 发酵树脂的处理第128页
            4.2.5.3 HPLC及HPLC-MS检测第128-129页
        4.2.6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129-13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131-151页
        4.3.1 含有埃博霉素基因簇的文库质粒Cosmid10和Fosmid3B11的鉴定分析第131-132页
        4.3.2 粘球菌生长参数的测定第132-134页
            4.3.2.1 粘球菌生长曲线测定第132-133页
            4.3.2.2 粘球菌对抗生素耐受水平测定第133-134页
        4.3.3 埃博霉素基因簇启动子在粘球菌中的活性验证第134-135页
        4.3.4 埃博霉素基因簇在粘球菌DK1622内的拼接组装第135-137页
        4.3.5 埃博霉素基因簇在大肠杆菌内的拼接组装第137-139页
        4.3.6 埃博霉素基因簇整合至粘球菌基因组第139-140页
        4.3.7 突变株插入位点验证第140-142页
        4.3.8 埃博霉素异源表达和发酵检测第142-144页
        4.3.9 突变株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第144-151页
            4.3.9.1 转录组数据量统计及整体质量评估第144-145页
            4.3.9.2 表达差异分析第145-146页
            4.3.9.3 差异基因GO注释第146-149页
            4.3.9.4 与埃博霉素表达相关的基因的预测第149-151页
    4.4 本章小结第151-154页
第五章 埃博霉素基因簇在粘球菌中的修饰改造第154-169页
    5.1 实验材料第155-157页
        5.1.1 菌株及质粒第155-156页
        5.1.2 培养基第156页
        5.1.3 主要实验试剂第156-157页
        5.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157页
        5.1.5 软件工具及数据库第157页
    5.2 实验方法第157-163页
        5.2.1 质粒载体及片段的酶切、连接及转化第157页
        5.2.2 相关载体的构建第157-162页
            5.2.2.1 引物设计第157-158页
            5.2.2.2 PCR反应及片段的酶切回收纯化第158-159页
            5.2.2.3 敲除载体pBJ-ACdel和pBJ-FACdel的构建第159-160页
            5.2.2.4 核外表达质粒pZJY41-epoA和pZJY41-epoAP的构建第160-161页
            5.2.2.5 核外表达质粒pZJY41-epoD和pZJY41-epoE的构建第161-162页
        5.2.3 粘球菌的电转化及突变株的筛选、纯化第162-163页
        5.2.4 埃博霉素产物的提取及检测第16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63-167页
        5.3.1 埃博霉素异源表达菌株M.xanthus DZ2-9中抗性标记的敲除第163-166页
        5.3.2 过表达埃博霉素基因簇内的不同ORF对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第166-167页
    5.4 本章小结第167-169页
总结与展望第169-172页
附录第172-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1-19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2-193页
附件第193-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的临床研究/Tim-3调节单核细胞影响HBV相关肝炎及肝癌
下一篇: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的设计与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