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国内对闽籍画家陈德宏绘画风格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1页 |
二、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1页 |
三、选题研究重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陈德宏简介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生平简介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师承关系 | 第15-19页 |
一、涉猎中西绘画——师从谢投八 | 第16页 |
二、与花鸟画结缘——师从陈子奋 | 第16-17页 |
三、再续花鸟情缘——师从宋省予 | 第17-18页 |
四、转浑厚华滋之效一师从郑乃珖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陈德宏绘画风格的演变 | 第19-55页 |
第一节 学西画兼习传统 | 第19-24页 |
一、速写作品的三个阶段 | 第19-23页 |
二、人物题材的版画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从人物画至花鸟画的转型 | 第24-26页 |
一、写实性人物画 | 第24-25页 |
二、文革时期心态的转变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陈德宏花鸟画风格 | 第26-47页 |
一、泼墨泼彩尽显豪迈之风 | 第26-34页 |
二、姹紫嫣红彰显“陈氏”之法 | 第34-39页 |
三、亦艳亦雅讲述朴稚之趣 | 第39-47页 |
第四节 扇面闲语 | 第47-50页 |
第五节 线描花鸟 | 第50-52页 |
第六节 书画同源 | 第52-55页 |
第三章 陈德宏个人的绘画思想及教育思想 | 第55-59页 |
第一节 十分学七要丢三——转益多师 | 第55页 |
第二节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花非花 | 第55-56页 |
第三节 顺应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推陈出新 | 第56-57页 |
第四节 践行“为人民”的绘画使命——雅俗共赏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59-61页 |
一、陈德宏师承关系整理 | 第59页 |
二、陈德宏人物速写风格由写实性转变为写意性 | 第59页 |
三、陈德宏文革时期,从人物画至花鸟画的转型分析 | 第59页 |
四、陈德宏从色彩方面着手写意花鸟画革新 | 第59-60页 |
五、将陈德宏先生的中国画作品以时间为脉络进行分析梳理 | 第60页 |
六、陈德宏个人的绘画思想及教育思想 | 第60-61页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附录三 | 第65-67页 |
附录四 | 第67-75页 |
附录五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