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地下水年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7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选题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31页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水化学第17-19页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氢氧稳定同位素第19-2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定年第25-29页
        1.2.4 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研究进展第29-31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第31-35页
        1.3.1 研究内容第31页
        1.3.2 采样规范第31-33页
        1.3.3 研究方法第33-35页
    1.4 技术路线第35-3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37-41页
    2.1 地理位置第37-38页
    2.2 气候条件第38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38-41页
        2.3.1 水文条件第38-40页
        2.3.2 地质条件第40-41页
第三章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41-52页
    3.1 数据来源及实验步骤第41-44页
        3.1.1 测定主要离子含量第41-43页
        3.1.2 测定碳酸根和重碳酸根含量第43-44页
    3.2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第44-48页
    3.3 根据水化学特征判断地下水补给源及流向第48-52页
第四章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第52-66页
    4.1 典型湖泊水及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第52-63页
        4.1.1 氢氧同位素特征第52-59页
        4.1.2 d盈余特征第59-62页
        4.1.3 ~(17)O特征第62-63页
    4.2 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判别地下水源第63-66页
第五章 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年龄与补给特征第66-105页
    5.1 地下水定年方法第66-75页
        5.1.1 氚法测年第67-68页
        5.1.2 ~3H-~3He法测年第68-69页
        5.1.3 CFCs(氟里昂)法测年第69-70页
        5.1.4 SF_6法测年第70-71页
        5.1.5 ~(32)Si法测年第71页
        5.1.6 ~(14)C法测年第71-73页
        5.1.7 ~(36)Cl法测年第73页
        5.1.8 小结第73-75页
    5.2 ~(14)C年代校正模型第75-80页
        5.2.1 Vogel统计校正模型第75-76页
        5.2.2 Tamers化学稀释校正模型第76-77页
        5.2.3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第77页
        5.2.4 Pearson同位素混合校正模型第77页
        5.2.5 Gonfiantini的同位素混合-交换模型第77-78页
        5.2.6 Mook化学稀释-同位素交换校正模型第78页
        5.2.7 F&G化学质量平衡校正模型第78-79页
        5.2.8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第79-80页
        5.2.9 改进的同位素修正模型第80页
    5.3 数据来源及实验步骤第80-84页
        5.3.1 ~(14)C实验步骤第80-83页
        5.3.2 δ~(13)C实验前期处理第83-84页
    5.4 数据分析及讨论第84-105页
        5.4.1 T定年及讨论第84-90页
        5.4.2 ~(14)C定年及讨论第90-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6.1 结论第105-106页
    6.2 论文可能涉及的创新点第106-107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07-108页
        6.3.1 不足第107页
        6.3.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垦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
下一篇:削山造地对河谷型城市大气环境的数值仿真研究--以兰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