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角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 第13页 |
1.2 角的遗传发育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绵羊“两角-无角”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牛科其他动物“两角-无角”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3 绵羊多角性状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4 HOXD(Homeobox D)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2.5 绵羊畸形角性状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iTRAQ技术在畜禽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多角羊家系的构建情况 | 第19-20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5页 |
2.1.1 实验样品 | 第21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页 |
2.1.5 引物设计 | 第23-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角的组织解剖 | 第25页 |
2.2.2 角的X光影 | 第25页 |
2.2.3 角的组织切片 | 第25-26页 |
2.2.4 利用iTRAQ技术探究不同表型绵羊角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26-28页 |
2.2.5 Western Blotting验证 | 第28-29页 |
2.2.6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9-30页 |
2.2.7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2.2.8 绵羊多角调控位点候选基因的验证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2页 |
3.1 角的组织解剖 | 第33-34页 |
3.2 角的X光影分析 | 第34页 |
3.3 角的组织切片分析 | 第34-36页 |
3.4 iTRAQ蛋白表达谱 | 第36-46页 |
3.4.1 角组织蛋白质SDS-PAGE检测及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3.4.2 角组织蛋白质的鉴定分析 | 第37-39页 |
3.4.3 差异蛋白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 | 第39-43页 |
3.4.4 差异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 | 第43-45页 |
3.4.5 差异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 第45-46页 |
3.5 Western Blotting的验证结果 | 第46-47页 |
3.6 q-PCR的验证结果 | 第47-49页 |
3.7 绵羊多角调控位点候选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49-52页 |
4 讨论 | 第52-59页 |
4.1 绵羊角组织的形态结构讨论 | 第52-53页 |
4.2 不同表型的角组织蛋白表达谱分析讨论 | 第53-56页 |
4.3 与角畸形发育相关的候选蛋白的验证讨论 | 第56-57页 |
4.4 多角调控候选基因的多态性讨论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1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9-60页 |
5.2 创新点 | 第60页 |
5.3 下一步打算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