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1.2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第2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理论分析 | 第17-31页 |
2.1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一般理论 | 第17-20页 |
2.1.1 突发事件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2.1.2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及其发展状况 | 第18-19页 |
2.1.3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2.2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现实意义 | 第20-23页 |
2.2.1 有利于整合突发事件应对的物资资源 | 第21页 |
2.2.2 有利于动员突发事件应对的人员力量 | 第21-22页 |
2.2.3 有利于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协调 | 第22-23页 |
2.3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形式 | 第23-25页 |
2.3.1 提供募捐平台服务 | 第23-24页 |
2.3.2 提供志愿救助服务 | 第24页 |
2.3.3 提供专家决策咨询服务 | 第24-25页 |
2.3.4 提供新闻报道传播服务 | 第25页 |
2.4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内容 | 第25-31页 |
2.4.1 非政府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事前参与 | 第25-27页 |
2.4.2 非政府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事中参与 | 第27-28页 |
2.4.3 非政府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事后参与 | 第28-31页 |
第3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3.1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问题 | 第31-34页 |
3.1.1 独立性欠缺,主观能动性不足 | 第31-32页 |
3.1.2 容易情绪化,参与行为过于盲目 | 第32-33页 |
3.1.3 信息共享不及时,易出现参与混乱 | 第33页 |
3.1.4 法律意识不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 第33-34页 |
3.2 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8页 |
3.2.1 应急专业素养不高,应急技术水平偏低 | 第34-35页 |
3.2.2 个人色彩浓厚,缺乏组织管理 | 第35页 |
3.2.3 组织之间壁垒繁多,信息共享困难重重 | 第35-36页 |
3.2.4 组织分散且人员杂乱,易被不法分子渗入 | 第36页 |
3.2.5 公信力不强,社会认可度偏低 | 第36-38页 |
第4章 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对策思考 | 第38-44页 |
4.1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正确引导 | 第38-39页 |
4.1.1 正确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服务意识 | 第38-39页 |
4.1.2 正确引导非政府组织物资的合理利用 | 第39页 |
4.2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 | 第39-41页 |
4.2.1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人员监管 | 第39-40页 |
4.2.2 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物资监督 | 第40-41页 |
4.3 加强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 | 第41-42页 |
4.3.1 实行信息公开,建设信息共享制度 | 第41页 |
4.3.2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管理 | 第41-42页 |
4.4 创新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事件的方式 | 第42-44页 |
4.4.1 参与方式多样化 | 第42页 |
4.4.2 拓宽参与领域 | 第42-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