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与回顾 | 第12-16页 |
1.2.1 成层地基中瑞利波的弥散特性 | 第12-13页 |
1.2.2 动力及地震荷载下桩-土-上部结构横向共同作用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成层地基中瑞利波的弥散及自由场位移分布特性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瑞利波特征方程的解析法解 | 第18-25页 |
2.2.1 基本假定 | 第18-19页 |
2.2.2 波动方程 | 第19-20页 |
2.2.3 瑞利波特征方程 | 第20-25页 |
2.3 瑞利波特征方程的其它求解方法 | 第25-26页 |
2.4 几种成层地基中瑞利波的弥散及自由场位移分布特性 | 第26-32页 |
2.4.1 上软下硬的成层地基 | 第26-27页 |
2.4.2 上硬下软的成层地基 | 第27-29页 |
2.4.3 含软夹层地基 | 第29-31页 |
2.4.4 含硬夹层地基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远场地震作用下单桩的横向地震响应 | 第33-56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单桩的横向动力阻抗 | 第33-37页 |
3.3 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 | 第37-38页 |
3.4 单桩的横向动力响应求解 | 第38-41页 |
3.5 单桩的横向地震响应及算例 | 第41-46页 |
3.5.1 单桩的横向地震响应 | 第41-42页 |
3.5.2 算例分析 | 第42-46页 |
3.6 参数影响分析 | 第46-54页 |
3.6.1 地震加速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2 场地特征周期的影响 | 第47-51页 |
3.6.3 上部结构质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4 其它参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3.7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远场地震作用下桩与桩的横向动力相互作用 | 第56-74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相互作用因子 | 第56-60页 |
4.3 双桩相互作用模型 | 第60-62页 |
4.4 横向相互作用因子求解 | 第62-65页 |
4.5 算例与参数分析 | 第65-73页 |
4.5.1 算例 | 第65-72页 |
4.5.2 参数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远场地震作用下群桩的横向地震响应 | 第74-9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群桩模型 | 第74-75页 |
5.3 群桩的横向地震响应求解 | 第75-79页 |
5.3.1 桩顶自由的群桩 | 第75-77页 |
5.3.2 桩顶固接的群桩 | 第77-79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79-85页 |
5.5 参数分析 | 第85-90页 |
5.6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92-103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92-95页 |
6.2 地基中瑞利波的弥散及自由场的水平位移分布 | 第95-99页 |
6.2.1 表面波频谱分析法(SASW法)测试原理 | 第96-98页 |
6.2.2 瑞利波弥散曲线及剪切波速的测定 | 第98页 |
6.2.3 自由场沿深度分布的水平位移 | 第98-99页 |
6.3 桩基横向地震响应求解 | 第99-100页 |
6.4 桩基的抗震验算 | 第100-10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