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1.1 概述 | 第13页 |
1.2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 第13-14页 |
1.2.1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 乙烯利在果树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催熟 | 第15页 |
1.3.2 催落 | 第15页 |
1.3.3 改善果实品质 | 第15页 |
1.4 萘乙酸在果树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1 防止落果 | 第15-16页 |
1.4.2 提高果实品质 | 第16页 |
1.5 多效唑在果树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1 控制枝梢生长,矮化果树 | 第16页 |
1.5.2 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量 | 第16-17页 |
1.5.3 调节坐果率和提高产量 | 第17页 |
1.5.4 提高果树的抗逆性 | 第17页 |
1.6 外源糖在植物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6.1 提高可溶性糖含量 | 第17-18页 |
1.6.2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8页 |
1.7 输液滴干技术的介绍 | 第18页 |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9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10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管道输液滴干水肥药一体化试验 | 第22-25页 |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2页 |
2.1.2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2页 |
2.1.3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3-24页 |
2.1.4.1 叶片样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1.4.2 新梢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1.4.3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2.1.4.4 果实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1.4.5 黑果率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1.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2 输液滴干多效唑试验 | 第25-26页 |
2.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5页 |
2.2.2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5页 |
2.2.3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2.2.4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2.2.4.1 叶片样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2.4.2 新梢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2.4.3 果实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2.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3 输液滴干乙烯利和萘乙酸试验 | 第26-28页 |
2.3.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6页 |
2.3.2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6页 |
2.3.3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2.3.1 预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2.3.2 正式试验设计 | 第27页 |
2.3.4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7页 |
2.3.4.1 青皮开裂率和落叶率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3.4.2 果实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3.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2.4 输液滴干外源糖试验 | 第28-30页 |
2.4.1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8页 |
2.4.2 主要试验药品 | 第28页 |
2.4.3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2.4.4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8-29页 |
2.4.4.1 叶片样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4.4.2 新梢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2.4.4.3 果实样品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2.4.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7页 |
3.1 管道输液滴干水肥药一体化试验 | 第30-41页 |
3.1.1 不同处理对核桃叶片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1.1 不同处理对叶片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0页 |
3.1.1.2 不同处理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2 不同处理对新梢和干周的影响 | 第33页 |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的影响 | 第33-38页 |
3.1.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3.2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4 不同处理对果实影响 | 第38-40页 |
3.1.4.1 不同处理对果实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4.2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9页 |
3.1.4.4 不同处理对果实黑果率影响 | 第39-40页 |
3.1.5 经济效益核算 | 第40-41页 |
3.2 输液滴于多效唑试验 | 第41-43页 |
3.2.1 不同处理对叶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1.1 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1.2 不同处理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2页 |
3.2.2 不同处理对新梢和叶片生长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不同处理对果实的影响 | 第43页 |
3.3 输液滴干乙烯利和萘乙酸试验 | 第43-49页 |
3.3.1 预试验结果 | 第43-47页 |
3.3.1.1 不同处理对核桃青皮开裂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1.2 不同处理对核桃落叶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1.3 不同处理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3.2 正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3.2.1 不同处理对核桃青皮开裂率和落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2 不同处理对核桃的产量和果实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输液滴干外源糖试验 | 第49-57页 |
3.4.1 不同处理对叶片的影响 | 第49-53页 |
3.4.1.1 不同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1.2 不同处理对叶片的单叶面积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1.3 不同处理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2 不同处理对新梢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3 不同处理对果实的影响 | 第54-57页 |
3.4.3.1 不同处理对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3.2 不同处理对果实出仁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3.3 不同处理对果实核仁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3.4.3.4 不同处理对果实核仁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7-67页 |
4.1 讨论 | 第57-66页 |
4.1.1 讨论管道输液滴干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核桃树体和土壤以及果实的影响 | 第57-61页 |
4.1.1.1 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 第57-59页 |
4.1.1.2 对土壤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1.3 对果实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2 讨论输液滴干多效唑对核桃树体和果实的影响 | 第61-63页 |
4.1.2.1 对树体的影响 | 第61-62页 |
4.1.2.2 对果实的影响 | 第62-63页 |
4.1.3 讨论输液滴干乙烯利和萘乙酸对核桃采收的影响 | 第63-64页 |
4.1.3.1 对青皮开裂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1.3.2 对落叶率的影响 | 第64页 |
4.1.3.3 对果实的影响 | 第64页 |
4.1.4 讨论输液滴干外源糖对树体和果实的影响 | 第64-66页 |
4.1.4.1 对树体的影响 | 第64-65页 |
4.1.4.2 对果实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 结论 | 第66-67页 |
5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