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时期淮河流域上游集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目标第10-15页
        一、集镇研究第10-13页
        二、交通地理研究第13-14页
        三、经济史研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第15-1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概况第16-18页
第一章 淮河上游地区集镇数量统计第18-34页
    第一节 资料现状:合理统计的基础第18-20页
        一、府志的陈陈相因第18-19页
        二、州县志分布不平衡第19页
        三、其他资料的有力补充第19-20页
    第二节 店集关系:合理统计的前提第20-28页
        一、“镇店志”:店的大量存在第20-23页
        二、“店”的来源:土台子——交易场所——草市名称第23-24页
        三、店下有集:有集与无集第24-26页
        四、店等于集:地名与集名第26-28页
    第三节 明清淮河上游集镇的数量统计第28-33页
        一、在城集:数量不一的统计处理第28-30页
        二、关键词:多个时期数据的获得第30-31页
        三、统计表:十四县数据的整理第31-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淮河上游集镇的发展特征与集期分析第34-44页
    第一节 淮河上游集镇发展特征分析第34-38页
        一、明嘉万时期的初次大发展第34-36页
        二、清初的大幅度回落第36-37页
        三、从康雍到乾隆的极盛第37页
        四、清后期各县的“殊途”第37-38页
    第二节 集期及其特征分析第38-42页
        一、每日集第38-39页
        二、间日集第39-41页
        三、月集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淮河上游集镇的空间特征分析第44-66页
    第一节 水运与集镇分布第44-50页
        一、船筏并行的水道第44-46页
        二、干流集镇的空间分布第46-48页
        三、支流集镇的空间分布第48-50页
    第二节 地形与集镇分布第50-59页
        一、淮河上游的总体地形特征第50-51页
        二、正阳县集镇分布的特征分析第51-54页
        三、商城县集镇分布的特征分析第54-58页
        四、两种地形下集镇分布的综合分析第58-59页
    第三节 桐柏——大别山脉一线集镇分布第59-65页
        一、桐柏——大别山脉的交通优势的形成第59-62页
        二、集镇的线状分布与特征分析第62-64页
        三、个案分析:以长潭集为例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 淮河上游各州县集镇统计表第73-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级媒体地方分社建构的地方图像--以新华社上海分社2009-2013对沪报道为例
下一篇:自噬在伊马替尼诱导胃肠道间质瘤耐药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