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期货定价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1.2、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7页 |
1.3、论文内容安排 | 第7-8页 |
1.4、本文的创新点 | 第8-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第三章 国债期货的历史与发展 | 第15-23页 |
3.1、国债期货的产生 | 第15-17页 |
3.2、国债期货市场的国际发展 | 第17-19页 |
3.3、主要国债期货品种介绍 | 第19-21页 |
3.3.1、短期国债期货 | 第19-20页 |
3.3.2、中长期国债期货 | 第20-21页 |
3.4、国债期货的功能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定价模型——持有成本模型 | 第23-32页 |
4.1、持有成本模型 | 第23-24页 |
4.2、5年期中国国债期货合约 | 第24页 |
4.3、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定价 | 第24-31页 |
4.3.1、净价和全价 | 第25页 |
4.3.2、转换因子 | 第25-26页 |
4.3.3、最便宜可交割债券 | 第26-28页 |
4.3.4、卖方选择期权 | 第28-31页 |
4.4、国债期货定价模型 | 第31页 |
4.5、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定价实证研究 | 第32-49页 |
5.1、数据的选取 | 第32-33页 |
5.2、最便宜可交割债券的选取 | 第33-34页 |
5.2.1、净基差法 | 第33页 |
5.2.2、隐含回购率法 | 第33-34页 |
5.2.3、经验法则 | 第34页 |
5.2.4、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5.3、卖方期权的计算 | 第34-40页 |
5.3.1、回报法 | 第35页 |
5.3.2、理论定价模型法 | 第35-37页 |
5.3.3、二元可转换资产模型 | 第37-40页 |
5.3.4、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40页 |
5.4、国债期货的定价 | 第40-48页 |
5.4.1、持有成本模型定价效果 | 第40-42页 |
5.4.2、质量期权对国债期货定价的影响 | 第42-44页 |
5.4.3、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 第44-48页 |
5.5、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