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功率长寿命钒酸锂纳米电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史第10-13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及特性第13-14页
        1.3.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3页
        1.3.2 锂离子电池的一般特性第13-14页
    1.4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14-18页
        1.4.1 正极材料第15-16页
        1.4.2 负极材料第16页
        1.4.3 电解质第16-17页
        1.4.4 隔膜第17-18页
    1.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0第18-26页
        1.5.1 层状LiCoO_2第18-19页
        1.5.2 层状LiNiO_2第19-20页
        1.5.3 尖晶石型LiMn2O_4第20-21页
        1.5.4 橄榄石型LiFePO_4第21-22页
        1.5.5 层状LiV_3O_8第22-26页
            1.5.5.1 LiV_3O_8 的晶体结构特征第23页
            1.5.5.2 LiV_3O_8 的充放电机制第23-24页
            1.5.5.3 LiV_3O_8 的主要合成方法第24-25页
            1.5.5.4 LiV_3O_8 的改性研究第25-26页
    1.6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测试方法第28-33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8-29页
        2.1.1 实验仪器设备第28-29页
        2.1.2 实验试剂第29页
    2.2 扣式半电池的制备与测试第29-30页
        2.2.1 电极极片的制备第29-30页
        2.2.2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30页
    2.3 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表征第30-32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0-31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1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1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1页
        2.3.5 BET比表面积测试第31-32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2-33页
        2.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2页
        2.4.2 循环伏安测试第32页
        2.4.3 交流阻抗测试第32-33页
第三章 前驱体VO_2(B)纳米片的合成及储钠性能研究第33-43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3.2.1 材料合成机理第34-35页
        3.2.2 VO_2(B)纳米片的制备第35页
        3.2.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5-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3.3.1 VO_2(B)纳米片的物相和形貌表征第36-39页
            3.3.1.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6页
            3.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6-37页
            3.3.1.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7-39页
        3.3.2 VO_2(B)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9-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LiV_3O_8 纳米棒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3-59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4.2.1 材料合成机理第44页
        4.2.2 LiV_3O_8 材料的制备第44-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9页
        4.3.1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LiV_3O_8 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4.3.1.1 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制备的LiV_3O_8 材料的晶体结构对比第45-46页
            4.3.1.2 不同热处理温度及时间下制备的LiV_3O_8 材料的首次放电性能对比第46-48页
        4.3.2 LiV_3O_8 纳米棒的结构形貌表征40第48-51页
            4.3.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8-49页
            4.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9-50页
            4.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0-51页
            4.3.2.4 BET比表面积第51页
        4.3.3 LiV_3O_8 纳米棒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1-58页
            4.3.3.1 循环伏安测试第51-52页
            4.3.3.2 首次放电性能第52-53页
            4.3.3.3 循环性能第53-54页
            4.3.3.4 倍率性能第54-55页
            4.3.3.5 交流阻抗测试第55-58页
        4.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分子晶体(含氟)的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6通过调控SKN-1入核及其靶基因表达影响线虫寿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