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一) 关于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的研究 | 第9-10页 |
(三) 关于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有助于构建新型治理机制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 志愿服务 | 第11页 |
(二) 社会管理 | 第11-12页 |
四、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 第12-17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二) 志愿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二) 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杭州市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参与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18-27页 |
一、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二、总体格局与主要路径 | 第19-27页 |
(一) 通过深入开展社区型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 | 第21-23页 |
(二) 通过深入开展专业型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 | 第23-26页 |
(三) 通过深入开展管理型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杭州市政府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 | 第27-37页 |
一、注重理念创新 | 第27-29页 |
二、发挥政府优势 | 第29-31页 |
(一) 建立和完善领导体系 | 第29-30页 |
(二)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 第30-31页 |
三、健全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一) 规范招募和注册机制 | 第31页 |
(二) 构建培训与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三) 完善评价激励和经验分享机制 | 第32页 |
(四) 探索复合型志愿服务合作机制 | 第32页 |
四、打造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机制 | 第32-35页 |
(一) 加强制度建设与政策保障 | 第32-34页 |
(二) 完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 第34-35页 |
五、营造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 第37-41页 |
一、社会共识仍有待强化 | 第37-38页 |
二、管理基础仍稍显薄弱 | 第38-39页 |
三、志愿组织的自愿性、独立性略显不足 | 第39页 |
四、激励机制和评估手段仍需进一步完善 | 第39-40页 |
五、志愿服务的管理职能与资源整合能力还有待提升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政府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国外经验 | 第41-47页 |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 第41-42页 |
二、重视立法规范来促进志愿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发展 | 第42-43页 |
三、政府坚持以尊重和合作的方针与志愿服务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 第43-44页 |
四、政府有力的激励政策推动是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动力源泉 | 第44-45页 |
五、政府提供充分的财政资助是志愿组织可持续参与社会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 第45页 |
六、高度重视志愿者培训与开发来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基础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一、加大社会氛围营造,推进志愿文化建设 | 第49-50页 |
二、推进组织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 第50-51页 |
三、优化事业发展体系,增强基层能力基础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