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从世俗化到宗教市场--论宗教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转换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24页
第一章 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规范第24-34页
    第一节 宗教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第24-27页
    第二节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与方法第27-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二章 宗教社会学产生的历史现实基础第34-54页
    第一节 宗教的历史演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第34-41页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34-36页
        二、宗教的历史形态第36-39页
        三、宗教是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第39-41页
    第二节 宗教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第41-53页
        一、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宗教研究上的适用性第41-44页
        二、宗教学学科的创立及其基础性作用的体现第44-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宗教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理论发展第54-68页
    第一节 宗教社会学的创立第54-62页
        一、丰富的理论来源第54-58页
        二、奠基人的理论观点第58-62页
    第二节 宗教社会学的理论传统与最初范式的出现第62-67页
        一、宗教社会学早期理论传统第62-64页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的形成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世俗化理论范式的形成与演化第68-93页
    第一节 词源学意义上的“世俗化”第69-72页
    第二节 宗教社会学中的“世俗化”定义第72-76页
    第三节“世俗化”理论的来源第76-79页
    第四节“世俗化”理论的确立与发展第79-91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世俗化理论的贡献第79-81页
        二、彼得·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第81-83页
        三、无形的宗教第83-87页
        四、公民宗教理念的提出第87-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新范式的努力:宗教市场理论述评第93-110页
    第一节 宗教市场论的理论基础第95-97页
    第二节 对宗教研究“旧范式”的总结与批评第97-100页
    第三节 新范式:从命题到模型构建第100-103页
    第四节 新的发展: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理论第103-105页
    第五节 宗教市场理论评论第105-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结语第110-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草酸二铵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脊髓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