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植物遗传资源概述 | 第10-20页 |
(一) 植物遗传资源的概念 | 第10-11页 |
1. 国际条约对植物遗传资源的定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植物遗传资源的界定 | 第10页 |
3. 本文对植物遗传资源的概念的认定 | 第10-11页 |
(二) 植物遗传资源的特点 | 第11-12页 |
1. 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 | 第11页 |
2. 具有特殊功能基因的匮乏性 | 第11页 |
3. 权利标的的复合性 | 第11-12页 |
4. 价值衡量标准的多元性 | 第12页 |
(三) 我国欠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 第12-20页 |
1. 欠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的现状 | 第12-19页 |
2. 欠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面临的问题 | 第19-20页 |
二、知识产权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法理学分析 | 第20-22页 |
(一) 知识产权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页 |
(二) 知识产权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优越性分析 | 第20-22页 |
三、域外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现状 | 第22-25页 |
(一) TRPs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法背景 | 第22页 |
(二) 美国的植物遗传资源保护 | 第22-23页 |
(三)概述欧盟的植物遗传资源保护 | 第23-24页 |
(四) 印度的植物遗传资源保护 | 第24-25页 |
四、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及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25-41页 |
(一) 植物遗传资源的版权保护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1. 发达地区版权保护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2. 版权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26页 |
(二) 植物遗传资源的专利权保护模式分析 | 第26-29页 |
1. 发达地区专利权保护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2. 专利权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27-29页 |
(三) 植物遗传资源商标保护模式分析 | 第29-32页 |
1. 发达地区商标保护模式分析 | 第29-31页 |
2. 商标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启示 | 第31-32页 |
(四)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分析 | 第32-34页 |
1. 发达地区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2.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33-34页 |
(五) 植物遗传资源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 | 第34-37页 |
1. 发达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分析 | 第34-36页 |
2. 植物新品种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36-37页 |
(六) 植物遗传资源的商业秘密保护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1. 发达地区商业秘密保护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2. 商业秘密保护模式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38页 |
(七) 对有关植物遗传资源的传统知识保护模式分析 | 第38-41页 |
五、欠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选择 | 第41-49页 |
(一) 欠发达地区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效取得 | 第41-45页 |
1. 如何取得植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41-42页 |
2. 如何有效的利用数据库保护模式 | 第42-43页 |
3. 如何有效的利用专利保护模式 | 第43-44页 |
4. 依托现有保护模式的综合运用 | 第44-45页 |
(二) 广泛开展发展中国家间的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 第45-47页 |
(三)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专门性新制度构想 | 第47-49页 |
1. 如何确定植物遗传资源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及其权利内容 | 第47-48页 |
2. 植物遗传资源强制许可的范围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