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物体3D形状和BSSRDF采集方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1.1.1 文物数字化及遇到的问题 | 第8-9页 |
1.1.2 半透明物体采集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13-24页 |
2.1 3D扫描技术的发展 | 第13-17页 |
2.1.1 基于结构光的 3D扫描 | 第13-16页 |
2.1.2 半透明物体 3D扫描 | 第16-17页 |
2.2 材质建模理论和采集方法 | 第17-22页 |
2.2.1 不透明材质的建模和采集 | 第17-19页 |
2.2.2 半透明材质反射属性的采集 | 第19-22页 |
2.3 集成的形状和反射采集系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半透明物体形状和表面建模 | 第24-35页 |
3.1 模型假设 | 第24-25页 |
3.2 三维重建 | 第25-27页 |
3.3 表面采样 | 第27-35页 |
3.3.1 非均质半透明材质BSSRDF模型 | 第27-29页 |
3.3.2 基于平坦区域的采样表面选取 | 第29-33页 |
3.3.3 散射特征映射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采集方案设计 | 第35-43页 |
4.1 采集设备 | 第35-36页 |
4.2 采集流程 | 第36-43页 |
4.2.1 扫描和采样过程标定 | 第37-38页 |
4.2.2 基于结构光的 3D扫描 | 第38-41页 |
4.2.3 表面反射特征采集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采集结果和分析 | 第43-51页 |
5.1 3D形状重建 | 第43-45页 |
5.2 BSSRDF表达 | 第45-48页 |
5.3 误差分析 | 第48页 |
5.4 模型绘制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