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第13-15页 |
一、对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 第13-14页 |
二、新时期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4页 |
三、正确分析和把握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1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15-16页 |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 | 第16-17页 |
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观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和方法 | 第19-28页 |
第一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总体要求 | 第19-21页 |
一、教育思想的指导方向是“三个面向” | 第19-20页 |
二、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是“四有新人” | 第20-21页 |
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第21页 |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1-24页 |
一、又红又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第21-22页 |
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 第22-23页 |
三、发展体育运动,提高身心健康 | 第23页 |
四、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第23-24页 |
第三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方法 | 第24-27页 |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革传统课堂结构 | 第24-25页 |
二、改革传统灌输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 第25-26页 |
三、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 | 第26页 |
四、尊重教育本质和规律,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 第28-35页 |
第一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28-30页 |
一、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28页 |
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 | 第28-29页 |
三、开辟了我国教育理念革新的先河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0-34页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导方针 | 第30-31页 |
二、新形势下战胜国内外挑战和冲击的有力武器 | 第31-32页 |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 第32-33页 |
四、指导我国教育实践必须走出误区的重要依据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