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上编 | 第12-54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纪炅生平、著述考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纪炅的家世与生平 | 第14-18页 |
一、纪炅家世 | 第14-17页 |
二、纪炅生平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纪炅著述考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纪炅交游考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纪炅与王炘、王企埥父子的交往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纪炅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的交往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纪炅与陈仪、黄叔琳的交往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纪炅与董元恺的交往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桂山堂诗集》的版本系统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励守谦进呈本 | 第30页 |
第二节 王企埥《诗钞》本 | 第30-37页 |
一、《四家诗钞》、《五家诗钞》和《畿辅七名家诗钞》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1-36页 |
二、王企埥刻《畿辅七名家诗钞》的缘起 | 第36-37页 |
三、王企埥《诗钞》本版本描述 | 第37页 |
第三节 纪氏家集本 | 第37-40页 |
一、《纪氏家集》版本描述 | 第37-38页 |
二、《纪氏家集》中的纪炅诗歌 | 第38页 |
三、上述三种版本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纪炅诗歌研究 | 第40-53页 |
第一节 纪炅诗歌的题材 | 第40-47页 |
一、交游唱和,寄赠送别友人 | 第40-42页 |
二、咏史怀古,追念古今之情 | 第42-43页 |
三、咏物感怀,抒发真情实感 | 第43-44页 |
四、羁旅行役,描写旅途见闻 | 第44-45页 |
五、家境贫寒,表明归禅心愿 | 第45-46页 |
六、关注现实,抒写民瘼民生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纪炅诗歌的艺术特点 | 第47-51页 |
一、长于用典,意韵深远 | 第47-49页 |
二、直抒胸臆,情真意挚 | 第49页 |
三、各体兼擅 | 第49-51页 |
第三节 纪炅诗歌的价值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下编 | 第54-163页 |
《桂山堂诗钞》 | 第66-156页 |
凡例 | 第66-67页 |
序 | 第67-68页 |
纪征君传 | 第68-69页 |
卷之一五言古 | 第69-76页 |
卷之二七言古 | 第76-82页 |
卷之三五言律 | 第82-96页 |
卷之四五言律 | 第96-107页 |
卷之五七言律 | 第107-122页 |
卷之六七言律 | 第122-131页 |
卷之七七言律 | 第131-143页 |
卷之八五言排律 | 第143页 |
五言绝句 | 第143-146页 |
四言绝句 | 第146页 |
七言绝句 | 第146-155页 |
六言绝句 | 第155-156页 |
纪炅作品辑佚 | 第156-163页 |
凡例 | 第156-157页 |
亭记 | 第157页 |
高遁山传 | 第157-158页 |
广陵书院月课记 | 第158-159页 |
重修文庙记 | 第159-160页 |
还山呈词 | 第160页 |
同王廷尉题兰陵家庙 | 第160页 |
河决行 | 第160-161页 |
送张图园明府请告终制 | 第161页 |
手拈棋子端然逝,定得人天正路归 | 第161页 |
念奴娇 | 第161-162页 |
百字令 | 第162页 |
送王二归秣陵 | 第162页 |
广陵赠何转运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67页 |
附录 | 第167-171页 |
《文安县志·人物志·清隐逸·纪炅》 | 第167页 |
《国朝畿辅诗传·纪炅》 | 第167页 |
《顺天府志·人物志·纪炅》 | 第167-168页 |
《纪仲霁填词序》 | 第168页 |
《晚晴簃诗汇·纪炅》 | 第168-169页 |
《四家诗钞·桂山堂诗钞》首页 | 第169-170页 |
《畿辅七名家诗钞·桂山堂诗钞》首页 | 第170-171页 |
后记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