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 第10-1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3.2 设计指标 | 第11页 |
| 1.4 论文组织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P2P与音视频编码技术 | 第14-22页 |
| 2.1 P2P技术 | 第14-17页 |
| 2.1.1 P2P模型和C/S模型 | 第14-15页 |
| 2.1.2 网络穿透 | 第15-17页 |
| 2.2 音视频编码技术 | 第17-21页 |
| 2.2.1 H.264视频编码 | 第17-20页 |
| 2.2.2 ADPCM音频编码 | 第20-2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音视频P2P传输系统的设计实现 | 第22-36页 |
| 3.1 总体架构设计 | 第22-23页 |
| 3.2 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23-24页 |
| 3.3 主机端的实现 | 第24-26页 |
| 3.4 客户端的实现 | 第26-27页 |
| 3.5 三端数据通路的建立流程 | 第27-33页 |
| 3.5.1 穿透连接通路的构建 | 第27-32页 |
| 3.5.2 中继转发连接通路的构建 | 第32页 |
| 3.5.3 构建数据通路时命令维护方式 | 第32-33页 |
| 3.6 主机端和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音视频P2P传输系统的优化 | 第36-50页 |
| 4.1 丢包率优化 | 第36-38页 |
| 4.1.1 影响丢包率的因素 | 第36-37页 |
| 4.1.2 数据包发送间隔与丢包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 4.1.3 数据包大小和丢包率的关系 | 第38页 |
| 4.2 音视频数据维护策略 | 第38-44页 |
| 4.2.1 基于分页的数据维护方法 | 第38-40页 |
| 4.2.2 数据包重发超时时间 | 第40-41页 |
| 4.2.3 数据包维护产生的延时 | 第41-44页 |
| 4.3 丢包策略 | 第44-48页 |
| 4.4 动态码率调整策略 | 第48-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验证和结果分析 | 第50-66页 |
| 5.1 测试环境 | 第50-52页 |
| 5.2 测试方法 | 第52-57页 |
| 5.2.1 穿透性能测试方法 | 第52-53页 |
| 5.2.2 丢包率和延时模拟 | 第53-55页 |
| 5.2.3 延时的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 5.2.4 实时音视频P2P传输系统不同带宽下性能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 5.2.5 实时音视频P2P传输系统不同丢包率下性能测试方法 | 第57页 |
| 5.2.6 实时音视频P2P传输系统实际环境测试方法 | 第57页 |
|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7-65页 |
| 5.3.1 NAT穿透性能测试结果 | 第57-58页 |
| 5.3.2 不同带宽下性能模拟测试结果 | 第58-62页 |
| 5.3.3 不同丢包率条件下性能测试结果 | 第62-64页 |
| 5.3.4 实际环境测试结果 | 第64-6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总结 | 第66页 |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