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4页
        1.2.1 劳动权益保障是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基础第11-12页
        1.2.2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是城镇化的关键第12-13页
        1.2.3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有利于避免社会阶级断层第13页
        1.2.4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理论界定和特点第16-24页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界定第16页
    2.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第16-20页
        2.2.1 文化程度较高第17页
        2.2.2 消费观念开放第17页
        2.2.3 生活目标转移第17-18页
        2.2.4 生活方式不同第18页
        2.2.5 维权意识增强第18-19页
        2.2.6 职业期望高第19页
        2.2.7 心理承受能力弱第19-20页
    2.3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的概念第20-21页
    2.4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第21-24页
        2.4.1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权益第21页
        2.4.2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第21-22页
        2.4.3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安全权第22-23页
        2.4.4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权第23页
        2.4.5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第23-24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第24-32页
    3.1 平等就业权的缺失第24-25页
        3.1.1 就业受歧视第24页
        3.1.2 劳动报酬权受侵犯第24-25页
    3.2 职业安全权的缺失第25-26页
        3.2.1 工作环境恶劣第25-26页
        3.2.2 工作时间长第26页
    3.3 职业培训权的缺失第26-27页
    3.4 维权组织的缺失第27-29页
    3.5 社会保障权缺失第29-32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分析第32-38页
    4.1 观念原因:平等法治理念的缺失第32-33页
        4.1.1.平等法治理念在社会文化上的缺失第32页
        4.1.2 平等法治理念在有关立法上的缺失第32-33页
    4.2 体制原因: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第33-34页
        4.2.1 户籍制度第33-34页
        4.2.2 社会保障制度第34页
    4.3 制度原因: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第34-38页
        4.3.1 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缺失第34-36页
        4.3.2 工会法的不完善第36页
        4.3.3 既定法律制度的实施不力第36-38页
第五章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具体措施第38-48页
    5.1 坚持一个基本原则、贯彻两个基本理念第38页
    5.2 完善五项基本内容第38-48页
        5.2.1 平等就业权的保护第38-40页
        5.2.2 劳动条件权的保护第40-41页
        5.2.3 职业培训权的保护第41-42页
        5.2.4 维权组织的建立第42-43页
        5.2.5 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第43-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壶清话》研究
下一篇:对空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