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9-10页
        一、高等教育走入社会中心第9页
        二、高校管理危机加深第9页
        三、教师激励缺陷加重第9-10页
        四、参与导师课题为本研究提供基础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研究第12-13页
        二、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研究第13-16页
        三、国内外现有研究述评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解决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概述第19-25页
    第一节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一、青年教师第19页
        二、教师专业发展第19-20页
        三、激励机制第20页
        四、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第20-21页
    第二节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特征第21-22页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第21页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需求特征第21-22页
    第三节 本文相关激励理论第22-23页
        一、需求层次理论第22页
        二、双因素理论第22-23页
        三、公平理论第23页
    第四节 运用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第23-25页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现状调查第25-44页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简介第25-28页
        一、云南师范大学概况第25页
        二、云南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现状第25-28页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现状的问卷调查设计第28-29页
        一、基本情况问卷第28页
        二、激励需要及满意度问卷第28-29页
        三、多选第29页
        四.需要层次及因素问卷第29页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29-44页
        一、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第30-31页
        二、满意度问卷分析第31-33页
        三、多选题部分分析第33-35页
        四、和工作有关的具体要素部分分析第35-44页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4-51页
    第一节 全国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4-47页
        一、激励机制缺乏活力和针对性第44页
        二、缺乏激励机制形成的宽松社会环境和先进观念第44-45页
        三、薪酬设置不科学,激励缺乏效率与公平第45页
        四、考评制度不完善,激励缺乏系统性第45-47页
        五、专业培养制度不健全,激励缺少发展性第47页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7-51页
        一、环境激励不够,尚未形成积极宽松的组织氛围和环境第48页
        二、政策激励缺乏系统性第48-49页
        三、激励方式不够丰富第49-50页
        四、青年教师缺乏自我激励第50-51页
第五章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建议第51-62页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原则第51-53页
        一、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第51页
        二、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的原则第51-53页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建议第53-62页
        一、了解青年教师需要结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第53页
        二、环境激励,创设积极的文化氛围第53-56页
        三、培训激励第56-58页
        四、晋升激励的多元化第58-59页
        五、制度激励创新第59-62页
第六章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ET1酶促核酸碱基羟基化:机制与中药小分子调控作用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蛭纤溶酶的活性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