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自由观视域下的新自由主义评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三、研究内容的结构第14-15页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的缘起、演变和主张第15-30页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缘起第15-22页
        一、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国外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第15-16页
            (二)国内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第16页
            (三)本文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第16-17页
        二、新自由主义产生和复兴的背景第17-20页
            (一)理论背景第17-18页
            (二)社会历史条件第18-20页
        三、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派系第20-22页
            (一)伦敦学派第20-21页
            (二)现代货币学派第21页
            (三)理性预期学派第21-22页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第22-24页
        一、新自由主义的创立与萌芽期第22页
        二、新自由主义的冷落与复兴期第22-23页
        三、新自由主义的蔓延与扩张期第23-24页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第24-28页
        一、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范式第24-26页
            (一)推崇私有制,反对公有制第24页
            (二)推崇市场竞争,反对垄断第24-25页
            (三)推崇经济自由,反对计划经济第25-26页
        二、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范式第26-28页
            (一)敌视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第26页
            (二)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建立“小政府”第26-27页
            (三)对外推行“新帝国主义”战略第27-28页
        三、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范式第28页
            (一)坚持个人主义第28页
            (二)反对平等主义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第30-39页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第30-32页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0页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第30-31页
        三、人与自身的关系第31-32页
    第二节 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超越第32-34页
        一、对个人主义原则的批判第32-33页
        二、对平等原则的批判第33-34页
        三、对民主原则的批判第34页
    第三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蕴第34-38页
        一、马克思自由观是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第34-36页
        二、马克思自由观是彰显社会主义自由本质的具体要求第36-37页
        三、马克思自由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行动指南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用马克思自由观审视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第39-52页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第39-43页
        一、英美发达国家第39-40页
            (一)私有化政策第39页
            (二)减税政策第39-40页
            (三)缩减社会福利开支政策第40页
        二、拉美国家第40-41页
        三、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第41-43页
        四、亚洲国家第43页
    第二节“华盛顿共识”的影响第43-47页
        一、“华盛顿共识”的内容第43-44页
        二、“后华盛顿共识”的反思第44-45页
        三、“华盛顿共识”的辩思第45-47页
            (一)“华盛顿共识”的正面启示第45-46页
            (二)“华盛顿共识”的负面警示第46-47页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第47-51页
        一、作为社会思潮的新自由主义第47-49页
            (一)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第48页
            (二)抨击集体主义原则第48页
            (三)放大经济全球化的正面作用第48-49页
        二、“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用马克思自由观回应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第52-57页
    第一节 批判——对新自由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第52-53页
        一、应继续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第52页
        二、合理区分学术的新自由主义与政治的新自由主义第52页
        三、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批判性吸收第52-53页
    第二节 匡正——对新自由主义的有益成分进行科学改造第53-54页
        一、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反对自由放任第53页
        二、严守网络阵地,抵制个人主义的泛滥第53-54页
        三、加强意识形态防范,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54页
    第三节 引领——发挥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优越性第54-56页
        一、拓宽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思路和理论阵地第54-55页
        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为社会化、大众化第55页
        三、提高引领方式的民主性和包容性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分析
下一篇:慢性肾脏病中唾液酸与几种血液学参数在各期之间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