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2.1 2,4-D的性质、危害及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2.2 氯代有机物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 第17-24页 |
2.2.1 生物法 | 第18-19页 |
2.2.2 物理法 | 第19-21页 |
2.2.3 化学法 | 第21-24页 |
2.3 电化学还原含氯有机物 | 第24-30页 |
2.3.1 机理 | 第24-26页 |
2.3.2 电极材料的选择与修饰 | 第26-30页 |
2.4 脉冲电沉积 | 第30-33页 |
2.4.1 脉冲电沉积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2.4.2 脉冲电沉积的应用 | 第31-32页 |
2.4.3 脉冲和直流电沉积的比较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3.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3-34页 |
3.1.1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3.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4页 |
3.2 实验方法及设备 | 第34-37页 |
3.2.1 储备液配制 | 第34页 |
3.2.2 2,4-D标准溶液配制 | 第34-35页 |
3.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页 |
3.2.4 电沉积液的配制 | 第35页 |
3.2.5 电极制备 | 第35-36页 |
3.2.6 2,4-D还原脱氯实验 | 第36-37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3.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 第37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7页 |
3.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7-38页 |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8页 |
3.3.5 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 | 第38页 |
3.3.6 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38页 |
3.3.7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38页 |
3.3.8 反应物及产物测定 | 第38页 |
3.3.9 电流效率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67页 |
4.1 电极制备与表征 | 第40-51页 |
4.1.1 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0-43页 |
4.1.2 电极的表征 | 第43-51页 |
4.2 电极脱氯性能研究 | 第51-62页 |
4.2.1 电极的活性和选择性 | 第51-57页 |
4.2.2 电流效率 | 第57-59页 |
4.2.3 脱氯过程中pH变化研究 | 第59-60页 |
4.2.4 电极稳定性 | 第60-61页 |
4.2.5 晶面控制机制 | 第61-62页 |
4.3 脉冲Pd/foam-Ni电极脱氯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62-67页 |
4.3.1 2,4-d初始浓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2 反应温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3 电解质浓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 | 第65页 |
4.3.4 初始pH对脱氯效率的影响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1 作者简历 | 第76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