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肌理的语言及审美特征研究--以环境陶艺装饰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的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结构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2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对于陶肌理的理解与分析 | 第16-24页 |
2.1 陶土的特性及分类 | 第16-18页 |
2.2 肌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 肌理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1 自然形态肌理 | 第19-20页 |
2.3.2 人工形态肌理 | 第20页 |
2.4 材质肌理的特点 | 第20-21页 |
2.5 材质肌理的作用 | 第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4页 |
3 陶艺肌理的构成形式与表现形式 | 第24-36页 |
3.1 肌理构成 | 第24-27页 |
3.1.1 肌理构成元素 | 第24-27页 |
3.2 构成形式 | 第27-32页 |
3.2.1 平衡 | 第27-29页 |
3.2.2 重复 | 第29-30页 |
3.2.3 对比 | 第30-31页 |
3.2.4 反转 | 第31页 |
3.2.5 节奏与韵律 | 第31-32页 |
3.2.6 和谐与统一 | 第32页 |
3.3 肌理的表现形式 | 第32-35页 |
3.3.1 陶艺作品肌理表现 | 第32-34页 |
3.3.2 陶作为建筑装饰材料肌理表现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陶艺肌理的创作方法 | 第36-44页 |
4.1 自然形态肌理制作 | 第36-37页 |
4.2 人工形态肌理制作 | 第37-42页 |
4.2.1 素胚肌理制作 | 第38-39页 |
4.2.2 釉料肌理制作 | 第39-42页 |
4.2.3 复合肌理制作 | 第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陶材料肌理运用的案例分析 | 第44-48页 |
5.1 环境陶艺肌理形态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5.1.1“就地取材”的环境陶艺肌理案例 | 第44-45页 |
5.1.2 肌理与主题向互映的景观陶艺 | 第45页 |
5.2 陶材料建材编制肌理案例分析 | 第45-48页 |
5.2.1 复制“偶然性肌理”的肌理创新案例 | 第46-48页 |
6 结论 | 第48-52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60页 |
图表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