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聚氯乙烯与氯乙烯 | 第13-14页 |
1.2 氯乙烯生产工艺介绍 | 第14-19页 |
1.2.1 乙炔氢氯化 | 第14-15页 |
1.2.2 乙烯氧氯化 | 第15-17页 |
1.2.3 乙烷氧氯化 | 第17-19页 |
1.3 Deacon过程的进展 | 第19-21页 |
1.4 我国的乙烷资源 | 第21-25页 |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1.1 所用药品 | 第27-28页 |
2.1.2 所用气体 | 第28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2.3 催化剂乙烷氧氯化活性评价 | 第28-30页 |
2.3.1 乙烷氧氯化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2.3.2 乙烷氧氯化产物分析 | 第30页 |
2.4 主要表征手段 | 第30-32页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2.4.2 氮气物理吸附(N_2 adsorption) | 第30-31页 |
2.4.3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31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1页 |
2.4.5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 Spectrum) | 第31页 |
2.4.6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助剂对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的助剂效应 | 第32-53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助剂初步筛选 | 第33-39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3.2.2 碱金属盐添加活性对比 | 第33-36页 |
3.2.3 碱土金属盐添加活性对比 | 第36-38页 |
3.2.4 小结 | 第38-39页 |
3.3 氯化钾对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的助剂作用 | 第39-53页 |
3.3.1 实验部分 | 第39页 |
3.3.2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9-41页 |
3.3.3 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41-43页 |
3.3.4 催化剂物相分析 | 第43-44页 |
3.3.5 催化剂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44页 |
3.3.6 催化剂程序升温还原分析 | 第44-48页 |
3.3.7 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8-50页 |
3.3.8 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的机理初探 | 第50-51页 |
3.3.9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混合载体对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的载体效应 | 第53-7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4.3 二氧化铈/二氧化锆添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4-62页 |
4.4 催化剂物相分析 | 第62-63页 |
4.5 催化剂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63-65页 |
4.6 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65-68页 |
4.7 催化剂拉曼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4.8 催化剂程序升温还原分析 | 第69-71页 |
4.9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不同反应条件对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的影响 | 第73-83页 |
5.1 FeK2催化剂的正交试验 | 第73-78页 |
5.1.1 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FeK2的制备 | 第73页 |
5.1.2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73-74页 |
5.1.3 以乙烷转化率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74-75页 |
5.1.4 以氯乙烯选择性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75-76页 |
5.1.5 以氯乙烯时空产率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76-77页 |
5.1.6 小结 | 第77-78页 |
5.2 Zr50催化剂的正交试验 | 第78-83页 |
5.2.1 氯化铁基乙烷氧氯化催化剂Zr50的制备 | 第78页 |
5.2.2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78-79页 |
5.2.3 以乙烷转化率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79-80页 |
5.2.4 以氯乙烯选择性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80-81页 |
5.2.5 以氯乙烯时空产率为考察指标的正交试验 | 第81-82页 |
5.2.6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