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4-22页 |
一. 普通法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普通法的研究方式 | 第15-16页 |
三. 区别技术——司法地解读普通法的一个切入点 | 第16-17页 |
四. 区别技术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第一章 区别技术的一般理论 | 第22-39页 |
第一节 区别的含义 | 第22-28页 |
一. 区别含义的诸层面 | 第22-26页 |
二. 区别的含义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区别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28-32页 |
一. 区别与推翻 | 第28-30页 |
二. 区别与类推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区别技术的理据 | 第32-39页 |
一. 运用区别技术的先例制度原因 | 第33-34页 |
二. 运用区别技术的法律论证原因 | 第34页 |
三. 运用区别技术的实质正义原因 | 第34-39页 |
第二章 区别技术的类型 | 第39-49页 |
第一节 划设规则之例外的区别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解决规则之冲突的区别 | 第40-44页 |
第三节 重新阐述规则的区别 | 第44-49页 |
第三章 区别技术的适用 | 第49-64页 |
第一节 区别技术的适用条件 | 第49-51页 |
一. 实质性条件:实现个案实质正义 | 第49-50页 |
二. 形式性条件:存在正当的区别形式,否则必须依循先例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区别技术的合目的性检验 | 第51-54页 |
一. 判断先例规则与可适用的实质性依据或社会命题是否一致 | 第51-52页 |
二. 权衡规则的稳定性与社会一致性,决定是否区别 | 第52-54页 |
第三节 区别形式的正当性要求 | 第54-59页 |
第四节 区别技术的适用步骤 | 第59-64页 |
一. 设证 | 第59-60页 |
二. 相似性标准的调整 | 第60-62页 |
三. 重新归纳规则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区别技术的本质 | 第64-78页 |
第一节 区别技术与普通法的关系 | 第64-71页 |
一. 区别技术是普通法创制法律的一种方式 | 第64-67页 |
二. 区别技术是普通法建构开放性体系的一个机制 | 第67-68页 |
三. 区别技术是普通法提升逻辑一致性的一种方法 | 第68-71页 |
第二节 区别技术与遵循先例原则的关系 | 第71-75页 |
一. 区别技术是遵循先例原则的两张面孔之一 | 第71-73页 |
二. 区别技术是遵循先例原则证成上的一个重要理由 | 第73-75页 |
第三节 区别技术是经验与逻辑的统一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区别技术对中国司法过程的助益分析 | 第78-83页 |
第一节 区别技术并非不能被我国借鉴 | 第78-79页 |
第二节 我国司法过程中如何借鉴区别技术 | 第79-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