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1.2 本文的工作与贡献 | 第15页 |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7-25页 |
| 2.1 NDN | 第17-20页 |
| 2.1.1 NDN架构 | 第17-18页 |
| 2.1.2 命名机制 | 第18页 |
| 2.1.3 NDN通信采用的包类型 | 第18页 |
| 2.1.4 转发模型 | 第18-20页 |
| 2.2 NDDTN下转发策略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2.2.1 融合网络下转发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2.2.2 可用于NDDTN数据回复阶段的DTN转发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2.2.3 NDDTN下转发策略小结 | 第24页 |
| 2.3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基于兴趣区域的转发策略 | 第25-42页 |
| 3.1 RIF的详细设计 | 第25-29页 |
| 3.1.1 获得节点的兴趣区域 | 第25-27页 |
| 3.1.2 计算节点和目标节点的相似度及临近度 | 第27-28页 |
| 3.1.3 数据包的转发策略 | 第28-29页 |
| 3.2 数据集 | 第29-33页 |
| 3.2.1 数据集简介 | 第29-32页 |
| 3.2.2 数据集分析 | 第32-33页 |
| 3.3 仿真实现与性能评估 | 第33-40页 |
| 3.3.1 仿真实现 | 第33-34页 |
| 3.3.2 性能评估 | 第34-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对基于兴趣区域的转发策略RIF的改进 | 第42-52页 |
| 4.1 RIF2的详细设计 | 第42-45页 |
| 4.1.1 计算节点与目标节点的临近关系 | 第42页 |
| 4.1.2 数据包的转发策略 | 第42-45页 |
| 4.2 性能评估 | 第45-51页 |
| 4.2.1 数据集的处理 | 第45页 |
| 4.2.2 性能评估 | 第45-5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52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