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钢机械设备论文--轧机主列机构和设备论文--轧辊及轧辊轴承论文

3500mm轧机支承辊辊型曲线的有限元研究及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世界宽厚板轧机发展概论第10-11页
        1.1.2 国内宽厚板轧机发展概况第11页
    1.2 支承辊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第11-13页
        1.2.1 支承辊失效分析第11-12页
        1.2.2 预防措施第12-13页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当前支承辊辊型设计方法及研究成果第13-14页
        1.3.2 滚动接触应力场的研究第14页
        1.3.3 疲劳估算寿命的研究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支承辊内应力解析第17-26页
    2.1 Hertz接触理论第17-20页
        2.1.1 Hertz理论的假设第17页
        2.1.2 Hertz接触应力第17-20页
    2.2 滚动接触理论第20-23页
        2.2.1 考虑法相力作用下的支承辊内部应力场第20-21页
        2.2.2 考虑切向力作用下的支承辊内应力场第21-22页
        2.2.3 切向力与法向力共同作用下的支承辊内应力场第22-23页
    2.3 局部滑移接触理论第23-25页
        2.3.1 微滑原理第23-24页
        2.3.2 接触面的切应力分布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3500mm轧机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第26-44页
    3.1 有限元法概述第26-28页
    3.2 ABAQUS简介第28-29页
    3.3 四辊轧机的受力状态第29-30页
    3.4 支承辊辊型的设计第30-33页
    3.5 3500mm四辊轧机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39页
        3.5.1 三维实体的建模第33-34页
        3.5.2 材料属性的设置第34-35页
        3.5.3 分析步的设置第35页
        3.5.4 接触关系的设置第35-36页
        3.5.5 边界条件定义第36-37页
        3.5.6 网格的划分第37-38页
        3.5.7 输出变量的设置第38页
        3.5.8 提交计算第38-39页
    3.6 新辊型支承辊应力场第39-43页
        3.6.1 支承辊的接触状态第39-40页
        3.6.2 支承辊Mises应力分析第40-42页
        3.6.3 支承辊接触应力横向分布第42-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支承辊采用不同辊型时应力场、辊系变形以及板形情况分析第44-63页
    4.1 辊型曲线不同时支承辊的应力场第44-54页
        4.1.1 辊型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第44-45页
        4.1.2 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第45-50页
        4.1.3 交变应力沿轴向的分布第50-51页
        4.1.4 交变应力沿截面的分布第51-53页
        4.1.5 主切应力的分布第53-54页
    4.2 支承辊变形情况第54-56页
    4.3 板形情况第56-62页
        4.3.1 钢板出口厚度第57页
        4.3.2 板凸度第57-60页
        4.3.3 边部减薄量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3500mm四辊轧机支承辊疲劳寿命分析第63-79页
    5.1 疲劳的概念第63页
    5.2 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第63-67页
        5.2.1 名义应力法第64-66页
        5.2.2 局部应力-应变法第66-67页
    5.3 疲劳累积损伤准则第67-69页
        5.3.1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67-68页
        5.3.2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68-69页
    5.4 FE-SAFE疲劳分析软件第69-70页
        5.4.1 FE-SAFE简介第69页
        5.4.2 FE-SAFE疲劳分析流程第69-70页
    5.5 支承辊疲劳寿命分析第70-78页
        5.5.1 支承辊材料的选择第70-71页
        5.5.2 支承辊材料的疲劳性能参数第71-73页
        5.5.3 表面粗糙度的设置第73页
        5.5.4 疲劳算法的选择第73-75页
        5.5.5 疲劳载荷谱的设置第75页
        5.5.6 三种辊型疲劳寿命分析第75-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沙拉地区白云岩矿资源调查
下一篇:田中正造和足尾矿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