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典型的壳牌在线分析系统 | 第13-14页 |
1.2.2 典型的德士古在线分析系统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27页 |
2.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2.2 样气处理系统方案 | 第18-22页 |
2.2.1 设置旁路管线 | 第18-19页 |
2.2.2 采样探头 | 第19页 |
2.2.3 前处理系统 | 第19-20页 |
2.2.4 后处理系统 | 第20-22页 |
2.3 信号处理及传输 | 第22-26页 |
2.4 控制系统方案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36页 |
3.1 采样系统 | 第27页 |
3.2 前处理系统 | 第27-29页 |
3.2.1 高压水冷换热器 | 第27-28页 |
3.2.2 高压分离罐 | 第28-29页 |
3.3 后处理系统 | 第29页 |
3.4 过滤系统 | 第29页 |
3.5 脱硫系统 | 第29-30页 |
3.6 分析器连接管路系统 | 第30页 |
3.7 防护系统 | 第30-32页 |
3.7.1 基本结构 | 第30-31页 |
3.7.2 电气设施 | 第31页 |
3.7.3 小屋配管 | 第31页 |
3.7.4 接地系统 | 第31-32页 |
3.7.5 可燃、毒性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 第32页 |
3.8 信号处理及传输 | 第32-34页 |
3.8.1 处理器 | 第32-33页 |
3.8.2 检测器信号处理 | 第33页 |
3.8.3 数字温度控制器 | 第33页 |
3.8.4 数字压力控制器 | 第33页 |
3.8.5 模块化电磁阀组件 | 第33页 |
3.8.6 通信 | 第33-34页 |
3.8.7 软件结构 | 第34页 |
3.9 系统集成后取样滞后时间计算 | 第34-35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控制方案设计 | 第36-48页 |
4.1 控制原理 | 第36-38页 |
4.1.1 O2/C比率的控制 | 第36-38页 |
4.1.2 H2O/O2比率的控制 | 第38页 |
4.2 总体控制思路 | 第38-42页 |
4.2.1 气化炉负荷控制 | 第42页 |
4.2.2 合成气组分控制 | 第42页 |
4.2.3 粉煤流量控制 | 第42页 |
4.3 合成气组分控制方案 | 第42-47页 |
4.3.1 自动设定比率值。 | 第44页 |
4.3.2 比率的手动调整 | 第44页 |
4.3.3 由CO2分析仪/控制器进行比率的自动控制 | 第44-45页 |
4.3.4 由CH4分析仪/控制器进行比率的自动控制 | 第45-46页 |
4.3.5 控制结果应用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系统工程数据分析及应用改进 | 第48-55页 |
5.1 分析系统运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48-49页 |
5.2 氧碳原子比影响的数据分析 | 第49-52页 |
5.2.1 氧碳原子比与气化温度之间的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5.2.2 氧碳原子比与气化指标之间的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5.2.3 氧碳原子比与合成气组分之间的数据分析 | 第51页 |
5.2.4 氧碳原子比与气化炉负荷之间的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5.3 预处理系统防堵改进方案研究 | 第52-53页 |
5.4 分析小屋与分析仪表柜方案设计对比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