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直接基于位移的PPC框架抗震设计理论及其初步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25页
   ·引言第11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第11-13页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3-15页
     ·按延性系数设计方法第13页
     ·能力谱法第13-14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4-15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15-23页
     ·性能水准的划分和量化第15-16页
     ·目标位移第16-18页
     ·结构侧移模式的确定第18-19页
     ·位移反应谱的建立第19-21页
     ·等效阻尼比的确定第21-23页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23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参数的选取第25-41页
   ·引言第25页
   ·性能水准的划分及量化第25-26页
   ·位移模式第26-27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27-29页
   ·位移反应谱第29-30页
   ·等效阻尼比第30-31页
   ·等效刚度第31-35页
     ·等效刚度的确定第31-32页
     ·屈服刚度的求解第32-35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第35-36页
   ·地震工程仿真开放系统OpenSees 的介绍第36-41页
     ·本文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7-39页
     ·有限元模型非线性分析第39页
     ·计算结构输出第39-41页
3 罕遇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效弹性刚度的折减系数第41-69页
   ·引言第41页
   ·刚度调整思想第41-43页
     ·Priestley, M.J. Nigel 的思想第41-42页
     ·本文的思想第42-43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设计第43-49页
     ·预应力框架结构工程概况第43-44页
     ·结构荷载取值第44-45页
     ·构件尺寸的初步设计第45页
     ·结构侧移模式的确定第45页
     ·结构屈服刚度的计算第45页
     ·等效计算第45-46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算例材料参数第46-47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配筋第47-49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分析结果第49-55页
     ·梁柱刚度折减系数为(0.3,0.5)结果第49-52页
     ·YKJ-1 框架迭代计算结果第52-55页
   ·新一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设计第55-66页
     ·YKJ-2 刚度调整系数的确定第55-59页
     ·YKJ-3 刚度调整系数的确定第59-63页
     ·YKJ-4 刚度调整系数的确定第63-66页
   ·PPC 框架“防止倒塌”性能水准下刚度折减系数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4 满足多性能水准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69-87页
   ·引言第69页
   ·实现多性能水准的DDBD 方法第69-70页
     ·本文性能水准的划分及量化第69页
     ·实现多性能水准的DDBD 思想第69-70页
   ·YKJ-5 算例分析第70-79页
     ·基本概况第70页
     ·YKJ-5“基本完好”性能水准下的DDBD 设计第70-71页
     ·YKJ-5“轻微损坏”性能水准下DDBD 设计第71-72页
     ·YKJ-5“防止倒塌”性能水准下的DDBD 设计第72-73页
     ·各性能水准下预应力框架的设计方法第73页
     ·各性能水准下预应力框架配筋设计第73页
     ·非抗震情况下的预应力框架设计第73-74页
     ·YKJ-5 各个工况下的配筋结果第74-76页
     ·YKJ-5 的pushover 分析第76-79页
   ·YKJ-6 算例分析第79-86页
     ·YKJ-6“基本完好”性能水准下的DDBD 设计第79-80页
     ·YKJ-6“轻微损坏”性能水准下的DDBD 设计第80页
     ·YKJ-6“防止倒塌”性能水准下的DDBD 设计第80-81页
     ·YKJ-6 各个工况下的配筋结果第81-83页
     ·YKJ-6 的pushover 分析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5 本文提出的 DDBD 方法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第87-109页
   ·引言第87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第87-90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工程概况第87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配筋结果第87-88页
     ·YKJ-7、YKJ-8 的pushover 分析结果第88-90页
   ·两种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结果的对比第90-94页
     ·基底剪力第90-92页
     ·抗震性能第92-94页
   ·本文提出的DDBD 方法的不足之处第94-99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耗能机制第95-96页
     ·结构设计超强第96-97页
     ·目标位移不能有效控制第97-99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改进建议第99-107页
     ·“防止倒塌”性能水准下超强系数Ω的引入第99-100页
     ·验证超强系数方法第100-101页
     ·侧移模式的修正第101-104页
     ·六层PPC 框架YKJ-2 的修正第104-106页
     ·“防止倒塌”性能水准下的超强系数Ω估算法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结语第109-111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09-110页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附录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扭转减震控制
下一篇:SK型制冷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