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侧积夹层的成因及识别 | 第9-11页 |
1.2.2 侧积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 | 第11-13页 |
1.2.3 水平井挖潜侧积夹层剩余油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化学驱原理概述 | 第15-22页 |
2.1 聚合物及聚合物驱 | 第15-19页 |
2.1.1 聚合物溶液的性质 | 第15-17页 |
2.1.2 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原理 | 第17-19页 |
2.2 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驱 | 第19-22页 |
2.2.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19-21页 |
2.2.2 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原理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不同注采方式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物模研究 | 第22-30页 |
3.1 物模设备 | 第22页 |
3.2 物模材料 | 第22-23页 |
3.2.1 物模岩心 | 第22页 |
3.2.2 物模流体 | 第22-23页 |
3.3 物模方案 | 第23页 |
3.4 物模步骤 | 第23-24页 |
3.5 物模结果 | 第24-30页 |
3.5.1 直井水井注-水平井采 | 第24-26页 |
3.5.2 直井油井注-水平井采 | 第26-27页 |
3.5.3 直井油水井合注-水平井采 | 第27-28页 |
3.5.4 三种注采方式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不同化学驱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研究 | 第30-60页 |
4.1 水平井-变浓度聚驱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数模研究 | 第30-55页 |
4.1.1 数模模型的建立及基础方案的计算 | 第30-32页 |
4.1.2 聚合物总量不变,各级质量相同,各级浓度组合不同 | 第32-42页 |
4.1.3 聚合物总量不变,各级体积相同,各级浓度组合不同 | 第42-45页 |
4.1.4 聚合物总量不同,各级体积相同,各级浓度组合不同 | 第45-55页 |
4.1.5 不同前提下,各级不同浓度组合对比分析 | 第55页 |
4.2 水平井-变浓度聚驱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物模研究 | 第55-57页 |
4.2.1 物模方案 | 第56页 |
4.2.2 物模步骤 | 第56页 |
4.2.3 物模结果 | 第56-57页 |
4.3 水平井-聚表交替驱挖潜聚驱后侧积夹层剩余油物模研究 | 第57-59页 |
4.3.1 物模流体—活性剂 | 第57页 |
4.3.2 物模方案 | 第57页 |
4.3.3 物模步骤 | 第57-58页 |
4.3.4 物模结果 | 第58-59页 |
4.4 三种挖潜方式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