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2.1 主要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3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19-21页 |
3.1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40页 |
1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1.1 社会认知理论 | 第22-23页 |
1.2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 第23-24页 |
1.3 社会感染理论 | 第24-26页 |
2 积极领导风格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2.1 变革型领导 | 第26-27页 |
2.2 交易型领导 | 第27-29页 |
2.3 真实型领导 | 第29-31页 |
3 团队心理资本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31-36页 |
3.1 团队心理资本的概念、结构 | 第32页 |
3.2 团队心理资本的测量方法及数据整合模式 | 第32-35页 |
3.3 团队心理资本的前因及后果 | 第35-36页 |
4 团队绩效研的相关研究 | 第36-38页 |
4.1 团队绩效的概念框架 | 第36页 |
4.2 团队绩效的测量指标 | 第36-37页 |
4.3 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1 已有研究已解决的问题 | 第38-39页 |
5.2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文拟解决问题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变量测量与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0-60页 |
1 变量的研究维度 | 第40-41页 |
1.1 积极领导风格的研究维度 | 第40页 |
1.2 团队心理资本的研究维度 | 第40页 |
1.3 科研团队绩效的研究维度 | 第40-41页 |
2 问卷设计 | 第41-44页 |
3 样本选取 | 第44页 |
4 测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44-46页 |
5 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6 信度效度评估 | 第47-59页 |
6.1 积极领导风格 | 第48-54页 |
6.1.1 积极领导风格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8-50页 |
6.1.2 积极领导风格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0页 |
6.1.3 积极领导风格一阶测量模型的验证 | 第50-51页 |
6.1.4 积极领导风格二阶测量模型的验证 | 第51-54页 |
6.2 团队心理资本 | 第54-57页 |
6.2.1 团队心理资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54-55页 |
6.2.2 团队心理资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55页 |
6.2.3 团队心理资本的一阶测量模型的验证 | 第55-56页 |
6.2.4 团队心理资本的二阶测量模型的验证 | 第56-57页 |
6.3 科研团队绩效 | 第57-59页 |
6.3.1 科研团队绩效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 第57页 |
6.3.2 科研团队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7-59页 |
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60-100页 |
1 高校科研团队积极领导风格、团队心理资本及团队绩效的特点研究 | 第60-6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6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60-62页 |
1.2.1 研究样本 | 第60-61页 |
1.2.2 研究工具 | 第61-62页 |
1.2.3 研究程序 | 第62页 |
1.3 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1.3.1 描述性统计 | 第62页 |
1.3.2 在团队层面变量上的特征 | 第62-64页 |
1.3.3 在个体层面变量上的特征 | 第64-66页 |
1.4 讨论 | 第66-67页 |
1.5 结论 | 第67-68页 |
2 积极领导风格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68-78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68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68-6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69页 |
2.3.1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69页 |
2.3.2 研究工具 | 第69页 |
2.3.3 统计方法 | 第69页 |
2.4 研究结果 | 第69-76页 |
2.4.1 积极领导风格与科研团队绩效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69-70页 |
2.4.2 积极领导风格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70-73页 |
2.4.3 积极领导风格各维度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73-76页 |
2.5 讨论 | 第76-77页 |
2.6 结论 | 第77-78页 |
3 团队心理资本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78-8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78-7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3.3.1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79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79页 |
3.3.3 统计方法 | 第79页 |
3.4 研究结果 | 第79-84页 |
3.4.1 团队心理资本与科研团队绩效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79-80页 |
3.4.2 团队心理资本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80-83页 |
3.4.3 团队心理资本各维度对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83-84页 |
3.5 讨论 | 第84-86页 |
3.6 结论 | 第86-87页 |
4 积极领导风格与科研团队绩效:团队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87-10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87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87-89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4.3.1 研究样本与程序 | 第89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89页 |
4.3.3 统计方法 | 第89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89-97页 |
4.4.1 积极领导风格、团队心理资本及团队绩效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89-90页 |
4.4.2 积极领导风格对团队心理资本的影响 | 第90-92页 |
4.4.3 积极领导风格对团队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影响 | 第92-93页 |
4.4.4 积极领导风格各维度对团队心理资本的影响 | 第93-96页 |
4.4.5 团队心理资本在积极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96-97页 |
4.5 讨论 | 第97-99页 |
4.6 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第100-109页 |
1 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100-107页 |
1.1 高校科研团队积极领导风格、心理资本及团队绩效的特点 | 第100-101页 |
1.2 领导行为的重要性:积极领导风格的作用 | 第101-104页 |
1.2.1 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1.2.2 对团队心理资本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1.3 心理能力的重要性:团队心理资本的作用 | 第104-107页 |
1.3.1 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1.3.2 在积极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 | 第106-107页 |
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118-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