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架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研究架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2.1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 | 第14-16页 |
2.1.1 政府信息公开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政府信息公开的构成 | 第14-15页 |
2.1.3 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 | 第15页 |
2.1.4 政府信息公开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5-16页 |
2.2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6页 |
2.2.2 公众知情权理论 | 第16-17页 |
2.2.3 行政控权理论 | 第17页 |
2.3 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 | 第17-20页 |
2.3.1 民主价值 | 第17-18页 |
2.3.2 法治价值 | 第18页 |
2.3.3 效率价值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现状 | 第20-28页 |
3.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发展进程 | 第20-21页 |
3.2 推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 | 第21-23页 |
3.2.1 推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3.2.2 黔东南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2-23页 |
3.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3.3.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23-25页 |
3.3.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 | 第25-28页 |
第四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4.1 黔东南地区传统思想文化带来的障碍 | 第28-29页 |
4.1.1 传统文化禁锢下的“愚民”政策 | 第28页 |
4.1.2 官本位思想严重 | 第28-29页 |
4.1.3 公民民主权利观念淡薄 | 第29页 |
4.2 阻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的经济原因 | 第29-30页 |
4.2.1 保密利益与公开了解信息利益的博弈 | 第29-30页 |
4.2.2 成本代价 | 第30页 |
4.3 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0-32页 |
4.3.1 官僚体制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2 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3 部门职能不协调 | 第32页 |
4.4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2-35页 |
4.4.1 主管机构设置不统一 | 第32-33页 |
4.4.2 非政府组织的缺位 | 第33页 |
4.4.3 大众传媒存在缺陷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 第35-43页 |
5.1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经验与借鉴 | 第35-37页 |
5.1.1 瑞典 | 第35-36页 |
5.1.2 美国 | 第36-37页 |
5.1.3 日本 | 第37页 |
5.2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行政理念 | 第37-39页 |
5.2.1 树立民主政治思想 | 第37-38页 |
5.2.2 转变干部旧观念树立服务理念 | 第38页 |
5.2.3 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其知情及参政议政意识 | 第38-39页 |
5.3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做好实施工作 | 第39-40页 |
5.3.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 第39页 |
5.3.2 明确政府职能配置,建立信息发布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5.3.3 政府内部各个机关做好实施工作 | 第40页 |
5.4 健全监督救济机制 | 第40-43页 |
5.4.1 设置统一的主管机构 | 第40-41页 |
5.4.2 支持和完善独立合法的非政府组织 | 第41-42页 |
5.4.3 正确发挥社会传媒的舆论监督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